当前版:04版
兴平辣椒为什么这样红
    兴平辣椒深加工产品。

    村民正在分拣辣椒。
    村民正在采收辣椒。
    兴平辣椒。
  本报记者 程立忠
  辣椒是兴平的传统农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知名度。近年来,兴平市加快引进新优辣椒杂交品种,推广穴盘育苗、高垄栽培、地膜覆盖、分批采收、集中烘干等技术,实行全程机械化操作,制定辣椒行业标准,推进辣椒产业转型升级。
  地域性优势成就地标产品
  素有“辣蒜之乡”美称的兴平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种植辣椒。兴平市栽植的辣椒主要分布于渭河沿岸的汤坊、桑镇、赵村、丰仪等镇。
  “桑镇辣椒种植面积超过千亩。全镇有专业合作社28个,其中辣椒专业合作社10个。”7月10日,兴平市桑镇农业办主任张粉鸽告诉记者。
  汤坊镇沿渭河的丁家堡、吴耳等村种植辣椒近千亩,有相关专业合作社10个,辣椒产值超过3000万元;赵村镇辣椒种植主要分布在小田、徐王、丰乐、赵北等村,种植辣椒面积500余亩……
  兴平市祝原村辣椒种植大户贾东世说,去年,他种植55亩辣椒,收入20余万元。除过人工成本,他净赚10余万元。据贾东世介绍,种植辣椒要经过育苗、栽椒、浇水、施肥、锄草、打农药、采摘等环节。每年8月辣椒刚上市,贾东世除销售三四千斤湿红辣椒(蔬菜辣椒)外,还将剩余的红辣椒进行烘烤,制成干辣椒出售。
  兴平市辣椒协会会长、金鹏辣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升长说:“2010年9月‘兴平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这几年,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辣椒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全市辣椒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产值过亿元。”
  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
  “陕西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在多年的栽种过程中,经不断选择和培育新品种,兴平辣椒不但颜色鲜亮、辣香浓郁,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调味品。
  兴平辣椒大多以辣椒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种植,其中,桑镇金鹏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最大。
  张升长介绍,合作社今年种植辣椒20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辣椒1000余亩。合作社主要为群众提供育苗、烘干、无人机打农药等服务。去年,合作社种植的辣椒产量高,采收、烘干及时,受到市场的欢迎,收入120余万元。“金鹏辣椒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把农产品变成商品,让农民成为工人,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张升长说,合作社还通过实施动员村民土地入股、为60岁以下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技术产业培训等举措,带动了2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兴平市赵村镇农业办主任任蓬勃告诉记者,赵村镇有3个辣椒专业合作社:小田家专业合作社从辣椒种植、加工到销售实现一体化经营,主要加工兴平油泼辣子、兴平辣椒酱等深加工产品,并依托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取得良好效益;亚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销售辣椒酱为主;徐王专业合作社以生产加工果蔬为主,兼顾销售辣椒。“这3个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了当地近4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任蓬勃说。
  机械化作业助力产业链延伸
  每年8月是辣椒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门前挂着成串的红辣椒,成为兴平农村最美的风景。
  “用栽苗器栽辣椒苗,不仅苗栽得深,栽苗速度也很快,5个人一天可以栽30亩地,提高了群众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助推了兴平辣椒产业的发展。”兴平市农业农村局园艺站站长宇军说。
  2015年开始,金鹏辣椒专业合作社开始机械化种植辣椒,加工辣椒面和辣椒酱等产品。
  目前,金鹏辣椒专业合作社拥有全自动和半自动栽苗机20余台,不但能栽植辣椒苗,还能种植黄瓜、西瓜等蔬菜苗,满足了该合作社及周边群众种植辣椒和蔬菜的需要。
  如今,兴平辣椒香飘五湖四海,成为兴平市对外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的名片。随着该市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辣椒衍生出的加工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辣椒深加工企业也越来越多。石碾辣椒面、特色辣椒酱、兴平油泼辣子不仅成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而且为辣椒种植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手记
  提升品牌 做强产业
  ■程立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兴平辣椒种植以散户种植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少数种植辣椒大户未享受到相关补贴。同时,种植方式的两极分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兴平辣椒是兴平市经济发展的名片,也是辣椒种植户增加收入的产业。当地政府应加强扶持产业力度,统筹安排协调辣椒专业合作社加大流转更多土地,增加种植面积;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种植规模,从种植、产出、深加工及营销等方面提升辣椒品质,开拓销售途径,使兴平辣椒深加工产品更丰富、质量更优良、市场更广阔。此外,还应结合互联网电商平台及新媒体平台,叫响兴平辣椒品牌,提升产品质量,有效促进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