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道路宽了 新房多了 产业有了
群众的生活有盼头
    工作中的文小俊。

  通讯员 熊彬彬 本报记者 崔福红 文/图
  “饭你爸给你做好了,吃完了休息下再去上学。”挂断打给儿子的电话后,文小俊又忙起了工作。
  今年39岁的文小俊是石泉县熨斗镇中河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中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文小俊的家乡在宁陕县,她与丈夫刘兴佳是在卫校读书时结缘,嫁到中河村,随丈夫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儿子今年高考,正是关键的时候,但这个时间节点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夫妻俩都忙得都顾不上孩子。
  文小俊是石泉县人大代表,身上肩负的担子较其他驻村扶贫干部更重,走访入户途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她都记录下来,这些细枝末节也成了每年开两会文小俊进言献策的“大数据”。
  “熨斗镇山高路远,喜熨路的畅通关系着全镇群众的出行问题,也制约了熨斗镇的经济和旅游发展,希望喜熨路的道路建设能加快速度。”文小俊的议案受到高度重视,在5月25日召开的石泉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喜熨路的道路建设成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文小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群众的意见建议汇集,通过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好群众的贴心人,选民的代言人。
  “兴佳媳妇,你们上次帮我们移栽的那些烟苗长得很好,现在都半人高了。”前来村委会交养老保险的王兴友看到文小俊,急忙“报喜”。
  “中河人淳朴、厚道,大家看我是外地人,都十分照顾我。”嫁到“穷山沟”,再到和深度贫困作斗争,带领全村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路既艰辛又欣慰。为了不辜负群众和组织的信任,担任副书记之后的文小俊常常奔走在入户路上,对村情进一步了解掌握。全村多少人、分别住在哪里、都在干什么,文小俊基本上都知道,群众的困难都一一掌握。
  如今的中河村,道路宽了、新房多了、产业有了,村集体合作社就办在村里,家家养的黑猪都有合作社帮忙卖,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作为村里的副书记,文小俊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文小俊的丈夫刘兴佳是中河村村医,在到中河村驻村以前,文小俊也是城关镇卫生院的一名护士。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警报拉响,文小俊第一时间切换身份,成了和丈夫一起入户摸排监测的医务人员。
  “那时候我们去监测的都是从疫情较重的地方返乡的人员,医疗物资极度紧缺,入户的时候心里其实还是比较忐忑的,但是,我还是想和兴佳一起入户,为疫情防控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文小俊医生是“第一道防线”,每天都要入户好几次,为重点疫区返乡人员测量体温、消毒消杀。文小俊说,十分细心,入户的时候常常劝慰被监测者要放松心情,正确、理性对待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期,不要有太大心理压力,这让居家隔离的群众受到莫大鼓励。
  “0确诊”“0输入”病例的成果十分喜人,这对在乡村齐心抗疫的夫妇感动了很多人,但是文小俊和刘兴佳夫妇认为,只要每个普通人都团结起来,就能凝聚无穷的力量打败困难,主动抗疫是件平常的事。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