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油区贫困户 “旧貌”换“新颜”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党委委员,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明深入张兴庄村产业大棚调研产业发展情况。  (张锋 摄)

    王生兵在打扫村街道卫生。(薛飞 摄)
    张玖林(右)和村民正在产业大棚里修剪葡萄树。(薛飞 摄)
    张兴庄村村民在大棚里精心耕作。  (张锋 摄)
  周玉然
  定边县张兴庄村贫困户王生兵在村里的葡萄种植基地找到了工作。重新振作起来的他又戴上了茶色的金丝框眼镜,穿上了笔挺的衬衣,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年轻时的王生兵是村里有名的俊小伙,不仅干农活是一把好手,穿着打扮也很“时髦”,一直是被村里人称赞的“讲究人”。但在前几年,王生兵的妻子患病去世,儿子也因患有慢性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接连的打击,王生兵在一场大病之后整日蓬头垢面,变得十分颓废。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和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直接帮扶中,王生兵和张兴庄村其他贫困户一起“旧貌换新颜”。
  告别贫困敢啃硬骨头
  “春多风沙夏季旱,秋雨连绵冬严寒”。张兴庄村位于定边县城西南,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土地是典型的盐碱滩区。长期干旱缺水、土地贫瘠、广种薄收,自然条件恶劣加上地域偏僻、道路不通,“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这里发展的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延长油田的开发为村里解决了发展中最大难题。”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凯强说。
  定边是个能源大县,全县油气资源丰富。伴随着延长油田在定边的开发,纵横交错的油基路不仅串联着星罗棋布的采油站,更连通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道路通向了县城,桥架上了山梁,电送到了房间,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油区人民对延长油田的感情深厚而浓烈。
  “那时候人们以在延长油田工作为荣,油田红色的工服是最时髦的衣服。”王生兵年轻时,务农之余还在采油站打过工,日子很红火。“我也有件工服,穿上别提多神气了。”
  “路通了,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种植的杂粮、养殖的牛羊有了外销渠道,日子也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王凯强说,政府还专门派驻了帮扶单位,整个村子的人都在鼓足劲头向前奔。
  张兴庄村最初的定点扶贫帮扶单位是县税务局。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村子在飞速发展,王生兵却因为疾病“落伍”了。
  张兴庄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55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绝大多数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仍然有5户9人未脱贫。其中,3户4人为特困供养户,2户5人为低保户,王生兵就是低保户中的一员。
  王凯强说:“面对最后的硬骨头,我们最先想到的还是延长油田。”
  “不让一个人掉队”
  2019年,延长油田将“两联一包”帮扶村定为张兴庄村。同年7月29日,延长油田公司的基层干部张玖林和他的同事贺瑞平与李续红,被派驻到张兴庄村开展扶贫工作,张玖林任第一书记。
  “一定要打好这最后一仗,不让一户落伍,不让一人掉队。”张玖林向油田公司表态。
  “驻村干部是油田公司经过多方考察和深思熟虑选派的。”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厂长高向东说,“张玖林他们三人是油田的优秀党员干部,个人素质过硬。他们都是张兴庄村本地村民,熟悉村情村貌,驻村之后可以第一时间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之后,张玖林带领扶贫工作队有针对性地对村子里尚未脱贫的群众进行了多次走访,王生兵就是重点走访对象。
  “因病致贫是村子脱贫攻坚中最突出的问题。”张玖林总结了走访情况:尚未脱贫的几户人多是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普遍无力发展产业。对这些特殊的贫困人口,必须采取相应的特殊帮扶措施,量身打造“脱贫菜单”,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精准识别后,现有的扶贫政策王生兵已经全部享受到,按照脱贫政策收入测算也能达到脱贫线,但药物和就医支出巨大,家中仍十分困难。
  “最主要的是王生兵性格敏感且自尊心较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张玖林说,工作队多次去走访都被拒之门外。
  “我都快60了,活成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没脸见人。”王生兵迟迟打不开心结。
  “去年秋季下了一场大雨,王生兵家里陈旧的门窗被风雨打坏,我们3个人冒雨替他修好了窗户,终于第一次走进了他的家。”贺瑞平回想起当日的情景记忆犹新。
  门窗修好了,王生兵也敞开了心扉,主动接受了村里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月薪600元。
  产业兴旺点亮希望
  香瓜上市时,走进张兴庄村葡萄园日光温棚,午后的阳光照得大棚闪闪发亮,一个个翠绿的香瓜在藤蔓中若隐若现,采摘、分拣、装箱……一片忙碌,满是丰收的景象。王生兵平时就在大棚里打零工。
  “在大棚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一天能挣150元,一年下来也能落个万把块钱。”王生兵对于这份工作很满意。
  张兴庄村委会在多方考察后引进了“户太八号”“巨峰”“阳光玫瑰”等优质葡萄品种进行温室大棚种植,作为发展经济的长效产业。
  “葡萄树长成需要三年左右,期间我们套种了香瓜。香瓜采摘完毕后还将套种蔬菜,获得短期收益。”张玖林说。
  张兴庄村的大棚有着与其他地方大棚不一样的特色。大棚支撑柱用的不是传统的钢构架,而是帮扶单位延长油田支援的报废采油管。
  延长油田为张兴庄村14座日光温棚建设无偿提供600根废旧油管。油管折算为股金纳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益也将用于村里贫困户产业入股分红。
  “用这种管子做支撑,大棚更结实,更耐用。”王凯强说,这些大棚中有一个是专门的“扶贫棚”,由延长油田全资援建。大棚70%的收益归村里的贫困户所有。“扶贫棚”种植的香瓜和蔬菜预计今年将为贫困户带来5000元的分红。
  “张书记说了,等两年后棚里的优质葡萄挂果了,我们贫困户的分红还能翻一番。”王生兵拍着支撑大棚的采油管笑得十分灿烂。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