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盐碱滩变身饲草地
  本报讯(程军涛 褚鑫 记者 王军锋)“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盐碱滩。现在变成了绿油油的饲草基地。农闲的时候,我在卤阳干草场务工,再加上‘党支部+’每年分红1600元,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近日,蒲城县陈庄镇富新村贫困户陈守强高兴地告诉记者。
  5月下旬,陈庄镇富新村的第一茬紫花苜蓿拉开了收获大幕,这也预示着一年一度牧草生产的繁忙时节到来了。
  “今年紫花苜蓿长势良好,第一茬3000亩下来能收割2000多吨,后面还可以收两茬,全年预计4000多吨。每吨价格2200元至2400元,年产值近千万元,纯利润300余万元。”陈庄镇副镇长秦克说。
  2018年,陈庄镇决定依托镇内的规模养殖企业,在富新、思补、内府三村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积极推广“联合党委+扶贫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投资400余万元,新建了苜蓿饲料加工厂。累计带动全镇务工人员20余名,贫困户140户,每年每户分红1600元。
  下一步,陈庄镇还将扩大苜蓿种植规模,增加牧草品种。同时,该镇还将购进颗粒机,对苜蓿进行深加工,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拓宽渠道,让更多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