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今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 九部门联手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本报讯 “五月人倍忙,轻风麦叶黄”。5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梯次进入集中收获期,各主产省相继开镰收割。截至5月28日16时,全国已收获小麦6500万亩,收获进度约两成,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8万台,单日机收面积超过900万亩,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精心组织“三夏”机械化生产,毫不松懈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农机跨区作业这场硬仗,细化落实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确保夏收夏种夏管机具投入总量稳中有增、作业水平稳中有升、作业市场稳定有序,努力实现夏粮由“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将秋粮播在丰产期,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机械化支撑。
  总体看,今年“三夏”农机总量投入充足、装备优化升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增强。全国将有1640万台各类农业机械和320万农机手投入今年“三夏”生产服务,“一条龙”开展小麦、油菜等作物抢收、秸秆处理、产地烘干作业及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抢种和植保作业,助推主产区夏收、夏种、夏管实现全程机械化。各地共组织调度6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夏收,同比增加1万台;其中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达到27.6万台,8公斤以上大喂入量机型占比达到7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预计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将分别达到96%、90%以上。
  为有效应对疫情和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农业农村部和各小麦主产省制定了“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快速反应、多方联动、协调有序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开通全国“三夏”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公布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在主干线设立2137个接待服务站,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区域性农机跨区转运不畅、下田作业受阻、麦收机具供需失衡等七类突发情况,切实保障农机在“三夏”农业生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本报讯 “六一”前夕,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庆祝20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联合通知》,对各地和各部门开展“六一”系列庆祝活动作出部署。通知要求,要加强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孤儿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关心关爱,根据家庭和儿童需求,开展心理抚慰、结对帮扶、生活照料、安全保护等精准关爱。
  通知要求,要培养广大儿童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城乡社区未成年人活动站、儿童之家等阵地,广泛开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治宣传教育;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强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培养。通过云课堂、云参观、云阅读、云体验等方式,引导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通知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精心组织以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家教为主题的亲子互动活动,引导广大家长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大力倡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良好社会风尚,宣传我国在促进儿童生存、保护、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据新华社)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