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提升乡村振兴内涵之美
■黄敏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火如荼,生态宜居乡村、美丽休闲乡村等遍地开花,绘出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底色。人居环境美起来,农村乡风民风和文化生活更应美起来,“内外兼修”提升乡村的内涵和底蕴,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目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如何建设“乡风文明”,还要回到“乡风文明”的本质。所谓“乡村文明”就是一种乡村文化状态。在新时代背景下,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操守、知识水平及个人修养上,也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上。对于乡村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一面应予以摒弃,同时吸收其他文明、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形成健康、向上、向好的乡村新风气。
因此,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开展村庄自治、法治、德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谐、遵纪守法的村规民约,用文明的言行约束和规范自我;开展移风易俗,消除各种陈规陋习,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构建处处生态美、处处有乡愁的精神家园。
要提升乡村的内涵,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优秀的农耕文化遗产,更需切实保护起来,并合理适度利用。同时充分发掘具有独特历史印迹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乡风民风和文化生活美起来,让乡村的“内涵之美”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火如荼,生态宜居乡村、美丽休闲乡村等遍地开花,绘出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底色。人居环境美起来,农村乡风民风和文化生活更应美起来,“内外兼修”提升乡村的内涵和底蕴,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目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如何建设“乡风文明”,还要回到“乡风文明”的本质。所谓“乡村文明”就是一种乡村文化状态。在新时代背景下,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操守、知识水平及个人修养上,也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上。对于乡村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一面应予以摒弃,同时吸收其他文明、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形成健康、向上、向好的乡村新风气。
因此,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开展村庄自治、法治、德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谐、遵纪守法的村规民约,用文明的言行约束和规范自我;开展移风易俗,消除各种陈规陋习,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构建处处生态美、处处有乡愁的精神家园。
要提升乡村的内涵,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优秀的农耕文化遗产,更需切实保护起来,并合理适度利用。同时充分发掘具有独特历史印迹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乡风民风和文化生活美起来,让乡村的“内涵之美”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