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一本旧书的故事
李万年
喜欢读书的人,大多爱买书藏书,免不了时常光顾旧书市场,在散乱的书摊上,津津有味地翻阅发黄的陈年旧书,寻觅一份属于自己的乐趣。我曾经有幸淘到一本外文词典,恰巧与一座在建的遗址公园有关,遂引出一段自得其乐的佳话。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到宝鸡,被分配到某新闻单位,等待上班的那段时间,整天无所事事。我家住在市区红旗路北口半坡处,距离当时的中山路新华书店、曙光路华通商厦附近旧书摊、文化路北口古旧书店都不远。我经常在散步闲逛中就溜达过去,随便翻看搜寻自己喜欢的书刊,时间一长,不知不觉中成了那几家旧书摊上的常客。
有一天,我刚蹲下准备淘书,一本《外国人名地名表》(汉英对照表)词典就跃入眼中。在仔细翻看时,我发现这本书是1936年的印刷品,封面封底用少见的黑绸布装帧,从破损处可以看出属于精装版。这本书外观古朴典雅,应该有点价值吧。我二话没说,按摊主的一口价,掏钱买了下来。后来,我忙于报到上班,加上自己看不懂,就将这本旧书束之高阁。
岁月无声,墨香恒久。前年搬家,在整理旧物品时,我无意中翻出了这本《外国人名地名表》。一瞬间,当年辗转于旧书摊淘书的情景,全部闪现在脑海里。二十多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从一个小伙变成了老汉。这本一次都没看过的书,像一个忠实的朋友,在生活的风雨里不离不弃地守着我,不由让人顿生出老友重逢的感触。我为自己的冷漠感到愧疚,认真地把书擦拭干净,放在新书架上。后来,一有空,我就查找资料翻阅旧报,想探寻它的来龙去脉,好不辜负这本书对我的忠诚。
去年初,我从媒体上得知,金台区要建设长乐塬工业遗址公园,面向全国征集文物资料。在又一次翻阅这本词典时,我意外发现书的首页盖有一枚公章,由于字迹不清,难以辨认,只好用手机拍照,再放大图片认真查看。真是无巧不成书,公章竟然是“申新实业福新第五面粉公司宝鸡分厂图书室”。同时,我还注意到另一页上有英文签名,立即拍照留存。我把图片发给单位的一位翻译,得到的答复是:第一行签名是英美人名的字母缩写,第二行是1945年7月29日。签名到底是谁?我又把图片传给技术部门的大学生,结论一致:英文缩写字母不好认定作者,但可以肯定书是申新厂的,属于遗址公园征集文物的范围,应该让它物归原主。
一个晴朗的夏日,我骑着自行车几番打问,来到长乐塬工业遗址公园办公室,找到了主管文物征集的张老师。张老师看着公章和签名,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夸我办了件大事。这本词典历经三次印刷,跨越近百年时光,是申新厂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文物,也是民国宝鸡对外交流的翔实物证。
一本旧书物归原主,了却了二十多年的心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藏书的乐趣。
喜欢读书的人,大多爱买书藏书,免不了时常光顾旧书市场,在散乱的书摊上,津津有味地翻阅发黄的陈年旧书,寻觅一份属于自己的乐趣。我曾经有幸淘到一本外文词典,恰巧与一座在建的遗址公园有关,遂引出一段自得其乐的佳话。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到宝鸡,被分配到某新闻单位,等待上班的那段时间,整天无所事事。我家住在市区红旗路北口半坡处,距离当时的中山路新华书店、曙光路华通商厦附近旧书摊、文化路北口古旧书店都不远。我经常在散步闲逛中就溜达过去,随便翻看搜寻自己喜欢的书刊,时间一长,不知不觉中成了那几家旧书摊上的常客。
有一天,我刚蹲下准备淘书,一本《外国人名地名表》(汉英对照表)词典就跃入眼中。在仔细翻看时,我发现这本书是1936年的印刷品,封面封底用少见的黑绸布装帧,从破损处可以看出属于精装版。这本书外观古朴典雅,应该有点价值吧。我二话没说,按摊主的一口价,掏钱买了下来。后来,我忙于报到上班,加上自己看不懂,就将这本旧书束之高阁。
岁月无声,墨香恒久。前年搬家,在整理旧物品时,我无意中翻出了这本《外国人名地名表》。一瞬间,当年辗转于旧书摊淘书的情景,全部闪现在脑海里。二十多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从一个小伙变成了老汉。这本一次都没看过的书,像一个忠实的朋友,在生活的风雨里不离不弃地守着我,不由让人顿生出老友重逢的感触。我为自己的冷漠感到愧疚,认真地把书擦拭干净,放在新书架上。后来,一有空,我就查找资料翻阅旧报,想探寻它的来龙去脉,好不辜负这本书对我的忠诚。
去年初,我从媒体上得知,金台区要建设长乐塬工业遗址公园,面向全国征集文物资料。在又一次翻阅这本词典时,我意外发现书的首页盖有一枚公章,由于字迹不清,难以辨认,只好用手机拍照,再放大图片认真查看。真是无巧不成书,公章竟然是“申新实业福新第五面粉公司宝鸡分厂图书室”。同时,我还注意到另一页上有英文签名,立即拍照留存。我把图片发给单位的一位翻译,得到的答复是:第一行签名是英美人名的字母缩写,第二行是1945年7月29日。签名到底是谁?我又把图片传给技术部门的大学生,结论一致:英文缩写字母不好认定作者,但可以肯定书是申新厂的,属于遗址公园征集文物的范围,应该让它物归原主。
一个晴朗的夏日,我骑着自行车几番打问,来到长乐塬工业遗址公园办公室,找到了主管文物征集的张老师。张老师看着公章和签名,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夸我办了件大事。这本词典历经三次印刷,跨越近百年时光,是申新厂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文物,也是民国宝鸡对外交流的翔实物证。
一本旧书物归原主,了却了二十多年的心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藏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