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听,来自“战贫”一线的故事

    毛春华
    张刚
    张毅
    李军良
    赵伟
  本报记者 崔福红 文/图
  5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陕西省决战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记者见面会(第二场)。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白鹿观村石坡组村民、春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毛春华,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宝鸡供电公司派驻宝鸡市扶风县天度镇下寨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刚,江苏省对口帮扶陕西省工作队队员、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毅,丹凤县龙驹街道大庄村副主任、丹凤县九谷艾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李军良,镇坪县曾家镇星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8年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获得者赵伟,分享了他们参与脱贫攻坚的故事。
  1 从扶贫对象到致富能人
  今年51岁的毛春华,是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白鹿观村石坡组村民,春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
  她结婚时,丈夫左腿残疾且患有心脏病,家里唯一的财产就是高崖下的两孔窑洞。20多年来,照顾丈夫、抚养一对年幼的女儿、播种收割,所有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人肩上。
  “为了养家糊口,我养过猪羊、摆过小摊,也经营过石榴园。不管日子多艰难,我都没放弃过。我坚信只要拼命干,一切都会好起来。”毛春华说。
  2012年,区残联安居工程为她家盖了4间平房,结束了一家人长达25年的窑洞生活。2015年,她贷款3万元买了50只羊,开始创业。由于缺乏经验和前期准备不足,靠养羊致富的创业路以失败告终。扶贫工作开始后,扶贫干部到村上宣传各种帮扶政策。她萌生了发展专业化养殖创业致富的想法。
  她决定养殖肉兔。她到山东观摩学习,到河南接受技术培训,到重庆、浙江等地考察销售市场。没有地,就向乡亲们租;没有资金,就从村民互助合作社贷、向亲戚朋友借。2016年6月,养殖场建成。2016年10月成立春华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6月,合作社售出第一批肉兔就实现了盈利。
  创业之路虽然艰难,但在街道、区农林畜牧部门,还有驻村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她和两个女儿一起创业。现在合作社拥有兔场2个,鹧鸪场1个、彩钢大棚9座,存栏种兔1500只、鹧鸪2000羽,年产值180万元,实现净收入70万元。
  2 把帮扶村当作自己的家
  扶风县天度镇下寨村属于六盘山连片特困片区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154户573人,贫困发生率11.14%,整体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低。张刚是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宝鸡供电公司派驻下寨村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回顾近两年的驻村工作,可以说是一路坎坷,但也收获满满。”面对自己的付出张刚说。
  2018年张刚到岗后,就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脱贫攻坚上。他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创品牌,走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一手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村集体为民服务水平,提升脱贫质量。
  2019年初,他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在扶风县与相关部门、单位和下寨村之间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了项目顺利落地,实现扩容村光伏电站20千瓦,村上每年增发4万余度电,增加收益3万余元。仅此一项就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
  去年8月9日,在收购贫困户史军林的鲜桃时,车辆突然移动,在车上清点数量的张刚摔了下来,造成左跟腱断裂,在病床上躺了两个多月。为了迎接省上成效考核,11月1日他一瘸一拐地回到岗位,这一上来就没有再撤下去。
  张刚说:“把帮扶村当作自己的家,沉下来、扎下根与镇村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动真情、用真心组织开展帮扶工作,群众就会得实惠。”
  3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江苏力量”
  43岁的张毅是江苏省对口帮扶陕西省工作队队员,来自江苏省政府扶贫办,现挂职陕西省发改委。2017年4月来陕从事苏陕扶贫协作工作。两年任期满后,出于对三秦大地的热爱,他主动提出再留任两年。
  作为江苏帮扶工作队一员,他助力推动苏陕两省发改委和国开行共同签署四方合作协议。协助国开行陕西分行、江苏分行建立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库,促进银企对接。铜川达美汽车轮毂公司、西乡县国动产业园获得国开行共计6亿元授信。
  张毅先后协调、组织陕西企业参加2017年、2018年海峡两岸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和第15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达成106份购销或意向协议,合计4.2亿元。协议约定多项助力消费扶贫的内容。协助江苏银发医疗人才支援陕西,为贫困县区群众义诊,开展师徒结对,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水平。从2017年到2019年,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主任医师周珉带队的银发医疗专家团分赴延川、镇安、耀州等贫困县区,为群众义诊2883人(次)。
  今年,苏陕工作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推动复工复产。截至4月底,江苏向陕西援助财政资金25.86亿元,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774.16万元,其中包含大量陕西省紧缺的防疫物资。采购、销售陕西特色农产品1.09亿元。帮助陕西8418名贫困人口就业,其中帮助3442名贫困人口到江苏省就业。
  4 带动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
  李军良是丹凤县龙驹街道大庄村副主任。2010年,他办起了第一个千头生态养殖场,饲养和改良当地野猪,饲养量达2500头,将30名贫困村民和残疾人吸纳进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2015年担任村干部后,李军良多次到河南和湖北等地进行考察。2017年在包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注册兴办了“三变”产业九谷艾草股份有限公司,带动全村52户贫困户种植艾草。公司年加工生产艾绒、艾柱、艾条等500吨,年产值达500万元,村集体经济累计年增收10多万元,为贫困户每年分红10多万元。
  村上还动员贫困户利用自己的自留地、边角地种植艾草,全村艾草种植面积300余亩。贫困户种植的艾草由公司统一回收,种植艾草所需要的艾根、技术由公司统一提供。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使种艾农户平均每年每户增收7000多元。经过公司培训,目前有20名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公司从事长期稳定的生产工作,月工资均在2000元以上。
  5 为了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安康市镇坪县星明村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条件相对滞后。2014年赵伟担任星明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坚持以党建引领村级发展,带动全村群众脱贫增收,在帮扶部门的倾心帮扶下,星明村于2018年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
  赵伟带领曾家镇星明村三委班子,通过明确“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的发展思路,带动全村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通过兴办新社区工厂,开发就业岗位,累计带动200余名群众实现了就业,带动人均增收3000余元。
  “我觉得扶贫不仅仅是让大家吃饱饭,还要让大家赚到钱。”赵伟说。为了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2017年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镇坪县美通达科技有限公司。在全镇搬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开办了全镇第一个社区工厂,开发就业岗位80余个。
  2019年9月,他当选星明村村委会主任。为了实现村级长远发展,他先后组织村三委、村民代表,商定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机制、贫困户监测预警动态帮扶机制、群众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机制、资金资产运行管理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机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