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林下养鹅”奏响致富“向天歌”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周崇红 文/图
“第一批幼鹅卖完一个月了,第二批幼鹅出壳三天了,正在保温。第三批幼鹅再有16天就出壳了,今天孵的是第4箱。目前出壳的有2000多只幼鹅。”5月8日,洋县龙亭镇梁河村贫困户梁新军面对着前来参与“三排查三清零”的村干部满心喜悦地说。
今年40岁出头的梁新军高挑清瘦,性格刚强。他身患残疾,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全家6口人靠他挣钱维持生活。早些年曾在外务工,但辛苦一年所剩无几。
梁新军的房子建在林子中间,周围山坡宽敞,水草丰盛。他利用自然优势,在屋后的山坡上设置了临时围栏。在他的养殖场里,一只只雪白的大鹅见他前来加饲料,一个个拥挤到跟前争相觅食。
梁新军养鹅已经4年多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他借助国家的好政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从事林下蛋鹅养殖。2019年他脱贫“摘帽”后一鼓作气,持续发力,在养殖蛋鹅的同时拓宽致富门路,孵化蛋鹅幼苗进行销售,以产业扶持带动当地更多村民巩固脱贫成果。他说:“咱搞的是小产业,不继续搞下去,返贫了又给政府添麻烦咋办?”
走进梁新军的生态养殖基地,屋后树林中一只只大鹅呱呱叫着,追着主人讨食吃。梁新军提着半口袋苞谷向鹅群里抛撒着,他指着一群行动笨拙的大鹅向村干部介绍哪些是公鹅,哪些是产蛋的母鹅。他说:“我养的这1000多只鹅主要是种蛋鹅。最多时每天产蛋300多枚,一部分供给孵化场孵化幼鹅,一部分送到市场销售。”
进入梁新军的幼苗保温房,一只只金黄色、毛绒绒的小鹅十分可爱。梁新军指着一个露天箱子说:“这批共有1000多只,今天已经第七天了。为了对客户负责,提高成活率,所以等我给这鹅注射完疫苗后再销售。”
同行的村干部告诉他,今年的1万元产业补助马上就到位了。听到这个消息,梁新军更高兴了,他说:“自从发展养殖产业以来,每年都享受着国家的产业补助。我要更加努力,不辜负镇村干部的帮助。”
今年,梁新军为了扩大产业规模,投入资金7000余元,添置了一台智能孵化箱,现已累计出壳幼鹅8000余只。他说:“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我计划孵化幼鹅1.2万只,让当地有发展养殖产业意愿的村民都能买到放心的幼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