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庭院经济”敲开群众“致富门”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杜飞 文/图
一只只奶山羊正在羊舍里悠闲地吃着草料,旁边整齐堆放着一袋袋饲草,主人张学林坐在旁边舒心地看着小羊羔们嬉戏玩耍……
5月8日,西安市阎良区北屯街道秦家村68岁的张学林,在羊舍忙着给羊添加饲料。“由于张学林身体不好,加之老伴双目失明,儿子又患有糖尿病,无法外出务工,过去一直是村里的困难户。”在一旁的北屯街道扶贫办干部王雅婷向记者介绍。
“这多亏了政府的‘庭院经济’精准帮扶才让我们家生活有了奔头,如今过上了好日子。”张学林高兴地说,2017年,北屯街道党工委发动辖区各党支部筹集资金,先后为他家送来22只奶山羊。帮扶干部又积极联系辖区爱心企业出资帮他家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羊舍。经过一年的自繁自养,张学林家成功脱贫。
“咱们街道桥东村的朱小孟家也是在‘庭院经济’模式帮扶下实现脱贫的。”王雅婷说。
据了解,在北屯街道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帮扶脱贫的不止张学林和朱小孟两家。在2017年初,北屯街道办在全体党员干部、各村党支部、各非公企业党支部中,发起了“企业老板先行、党员干部跟进、社会各界合力扶贫攻坚”行动,在经过调查摸底、分类梳理、细致分析后,制定了《北屯街道党委统筹、支部主抓、合力攻坚,模块式“庭院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各非公企业领导纷纷签订认领书,以发展模块式“庭院经济”为抓手,“猪羊鸡树”挂帅,遵循各户意愿,修建扶贫“猪舍羊圈鸡棚”、栽种扶贫果树,精准帮扶,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桥东村,朱小孟和他的父母说起自己的产业时,满脸露出了笑容。“前几年街道干部给我们送来了4只奶山羊,帮扶干部又联系辖区有爱心的非公企业出资3万元为我们盖起了近千平方米的羊舍,如今已存栏大小奶山羊70多只。”朱小孟的父亲说,“一年通过卖羊奶和羊羔就能让我们家增收五六万元。”
据村上扶贫联络员陶开印讲,朱小孟离异多年,有一个儿子。2009年朱小孟又不幸遭遇车祸,造成残疾,加之父母年迈日子一直举步维艰,成了村中的老大难。现在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帮扶,加上一家人的辛勤努力,日子一下好了起来。
目前,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帮扶,辖区内已脱贫的贫困户中,有13户在养殖、种植方面形成了持续稳定的良性发展态势,在阎良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写下亮丽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