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沃土铺园盼果香


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扎实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牢记谆谆嘱托·践行群众路线”专栏。记者走进乡村农居,深入田间地头,记录所见所闻,报道发生在脱贫攻坚、农业生产、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线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以鲜活、生动的语言、画面讲述群众故事,描绘新时代“三农”壮美画卷。
杨磊
四月,紫丁香花开的季节。延安市宝塔区的“果园沃土工程”正在236个苹果种植村如火如荼地展开。
4月9日下午,从柳林镇孔家沟村一路上山至杨家畔村,山梁、山峁、崾岘里,拉沃土的农用三轮车来来往往,马达声、喇叭声、果农干活时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下午3时,杨家畔村村民刘汉军3亩多的果园里,一堆堆褐色的腐叶土已经有序地堆放在苹果树之间。
“再拉上一车,这片园子就够了。”刘汉军说,拉回来的沃土还要均匀地撒开,再晒上几天,捣碎后翻入土里,不按要求做就拿不到一亩地80元的补助。
为了改良果园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物,生产有机苹果,延长苹果树寿命,开春以来,宝塔区在全区推行“果园沃土工程”。
“山林里的沃土是个好东西,铺到果园里,土地松软不板结,果树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自从种上苹果树,我就不用化肥了。这些年还节省了不少化肥钱。”刘汉军说。
“你不要说了,赶紧再拉上一回土,干完活早点回家吃饭!”刘汉军的妻子催促着。
“你俩中午没吃饭?”
“早上7点多我们就上山忙活,一直到现在了,哪有时间吃饭。这两天家家都在抢着拉土。近处的土都被挖完了,得往远处跑。”
不一会儿工夫,一车沃土卸完了。刘汉军说,不敢再谝了,赶天黑前要再拉一车。说话间,他跳上农用三轮车,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载着妻子驶向山林。
64岁的封世成这些天也累坏了。他带着儿子和儿媳,用两台三轮车,20多天从山林里拉回了120余车沃土。
封世成父子三家有近40亩苹果树。“两个儿子没手艺,出去打工也赚不下钱,就跟上我种苹果树了,比出去打工强。”封世成说。
2019年3月,封世成在果园里搭起了两间彩钢房,后来又在旁边加盖了半间砖房,带着身有残疾的大儿子,把家搬到了山上。
在屋门口,几棵早熟苹果树花开正艳,春风吹来,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园子里的韭菜、红葱绿油油的,几只土鸡正在果园里悠闲地觅食。
“这几堆沃土还要倒在每棵树下。”封世成说着,顺手拿起门口的筐子和扁担,吆喝着两个儿子去干活了。
“等秋天苹果熟了,来我家果园里吃果子来。”与封世成道别时,他热情地邀约。
人勤春来早,漫山花飘香,待到秋果红,再上“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