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提高脱贫质量 巩固脱贫成果
本报记者 边浩 韩小珍
阳春三月,秦岭北麓百花盛开,蜂农们忙于逐花放蜂,酿造“甜蜜”生活。3月18日,当宝鸡市渭滨区委书记张德科走进高家镇李家塄村贫困户周强华家中时,周强华正忙着查看和整理蜂箱。
“老周,受到疫情影响,目前生产生活有什么困难?”“今年养了多少箱中蜂?”在蜂箱旁,张德科与周强华老两口拉起了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及家庭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谢谢张书记关心,都好着呢,今年养了30箱蜂,现在蜂蜜都不够卖。”周强华笑着对张德科说道。
现年65岁的周强华家里有3口人,除了老两口自己,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2016年,渭滨区采取“五带三帮两结合”的形式,为五保户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配发蜂箱和中蜂蜂群,帮扶干部便鼓励其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如今,周强华家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老两口的性格也开朗了起来。而让老两口子重拾生活信心的最大原因,是在书记张德科的带领下,渭滨区委、区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帮他们搬离了多年居住的土坯房。
“每逢雨季,总觉得‘不踏实’,老是担心出事,尤其是后山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差,与举目可及的城区形成鲜明对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张德科说,安居乐业是群众的首要愿望,而渭滨区农村绝大部分地处秦岭北麓地震断裂带上,贫困户大多数仍然居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土坯房中,基本上也成了贫困户的标准形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因此,告别土坯房、住上新房子,是群众多年的心愿,也是自己最牵挂的事。
2015年,渭滨区出台了《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整合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及区级资金数亿元,加大补助力度,强力动员、铁腕推动,将土坯房改造与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现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同步提升。至2016年底,渭滨区3镇65个自然村4000余户群众全部告别土坯房,搬进了新家。
“感谢政府帮我们建造新房子,还为我们免费体检,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贫困户刘志贤的家距周强华家500多米,3月18日,刘志贤激动地拉着张德科的手说。
渭滨区作为宝鸡市主城区,农村贫困人口基数不大、占比较小,但从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来看,因病致贫480户,占贫困人口的35.9%;因残致贫324户,占贫困人口的24.23%;加起来,因病因残致贫贫困户约占60%,疾病困扰、身体残疾是导致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反复查看了解全区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后,张德科提议设立了1000多万元的专项医疗救助扶贫基金,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免费体检,摸清健康状况,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大病及时救助、慢病签约服务机制,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
“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区紧紧围绕省、市总体部署,以精准为基本方略,通过产业扶贫基地全覆盖,主攻安居扶贫、健康扶贫、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张德科介绍。
据了解,今年渭滨区将按照《提高质量促脱贫巩固成效防返贫实施方案》和《动态监测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落实产业覆盖稳基础、就业扶持促增收、落实保障减支出、扶志扶智强后劲、持续帮扶达长效、精准兜底促脱贫等举措,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提高脱贫质量,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阳春三月,秦岭北麓百花盛开,蜂农们忙于逐花放蜂,酿造“甜蜜”生活。3月18日,当宝鸡市渭滨区委书记张德科走进高家镇李家塄村贫困户周强华家中时,周强华正忙着查看和整理蜂箱。
“老周,受到疫情影响,目前生产生活有什么困难?”“今年养了多少箱中蜂?”在蜂箱旁,张德科与周强华老两口拉起了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及家庭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谢谢张书记关心,都好着呢,今年养了30箱蜂,现在蜂蜜都不够卖。”周强华笑着对张德科说道。
现年65岁的周强华家里有3口人,除了老两口自己,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2016年,渭滨区采取“五带三帮两结合”的形式,为五保户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配发蜂箱和中蜂蜂群,帮扶干部便鼓励其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如今,周强华家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老两口的性格也开朗了起来。而让老两口子重拾生活信心的最大原因,是在书记张德科的带领下,渭滨区委、区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帮他们搬离了多年居住的土坯房。
“每逢雨季,总觉得‘不踏实’,老是担心出事,尤其是后山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差,与举目可及的城区形成鲜明对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张德科说,安居乐业是群众的首要愿望,而渭滨区农村绝大部分地处秦岭北麓地震断裂带上,贫困户大多数仍然居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土坯房中,基本上也成了贫困户的标准形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因此,告别土坯房、住上新房子,是群众多年的心愿,也是自己最牵挂的事。
2015年,渭滨区出台了《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整合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及区级资金数亿元,加大补助力度,强力动员、铁腕推动,将土坯房改造与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现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同步提升。至2016年底,渭滨区3镇65个自然村4000余户群众全部告别土坯房,搬进了新家。
“感谢政府帮我们建造新房子,还为我们免费体检,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贫困户刘志贤的家距周强华家500多米,3月18日,刘志贤激动地拉着张德科的手说。
渭滨区作为宝鸡市主城区,农村贫困人口基数不大、占比较小,但从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来看,因病致贫480户,占贫困人口的35.9%;因残致贫324户,占贫困人口的24.23%;加起来,因病因残致贫贫困户约占60%,疾病困扰、身体残疾是导致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反复查看了解全区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后,张德科提议设立了1000多万元的专项医疗救助扶贫基金,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免费体检,摸清健康状况,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大病及时救助、慢病签约服务机制,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
“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区紧紧围绕省、市总体部署,以精准为基本方略,通过产业扶贫基地全覆盖,主攻安居扶贫、健康扶贫、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张德科介绍。
据了解,今年渭滨区将按照《提高质量促脱贫巩固成效防返贫实施方案》和《动态监测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落实产业覆盖稳基础、就业扶持促增收、落实保障减支出、扶志扶智强后劲、持续帮扶达长效、精准兜底促脱贫等举措,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提高脱贫质量,不断巩固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