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张家屯“变身计”
记者 程立忠 通讯员 王瑜 杨美蓉
提起以前的张家屯,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66岁村民党志祥唉声叹气地说:“以前,我们一家人住在烂窑里,婆姨看病没钱,娃娃上学没钱,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还是不够花。”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家屯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利用“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产业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苹果、养牛、养鸡、水产养殖、设施大棚等特色产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25.98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9304元。
如今,张家屯村建起了养牛场,果园一个连一个,新房一排接一排,村巷道路硬化“全覆盖”,自来水通到了院子里,清洁公厕干净整洁。村民感叹:“做梦也想不到能有今天!”
脱贫户党志祥家喂牛、养猪、种地,产业发展多面开花,村集体年年能分红,夫妻俩人享受慢性病免费医疗政策,党志祥还是村里的护林员。一家人也如愿住进了安全放心的新窑洞。201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13976元。
50多岁的刘建设以前靠种地维持生存,成了该村的贫困户。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和村干部的鼓励下,他依靠5万元扶贫贷款养起了牛。如今,他养的牛已经发展到了15头,各种收入一年算下来有3万余元。
张家屯村2017年之前没有村集体经济,8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耕地大量闲置,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三空”现象严重。仅仅三年,张家屯村集体经济从空空如也到有了20余万元的存款,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扩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养牛、苹果、大棚、水产养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们还将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把张家屯村建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张家屯村第一书记贺国学说。
提起以前的张家屯,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66岁村民党志祥唉声叹气地说:“以前,我们一家人住在烂窑里,婆姨看病没钱,娃娃上学没钱,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还是不够花。”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家屯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利用“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产业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苹果、养牛、养鸡、水产养殖、设施大棚等特色产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25.98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9304元。
如今,张家屯村建起了养牛场,果园一个连一个,新房一排接一排,村巷道路硬化“全覆盖”,自来水通到了院子里,清洁公厕干净整洁。村民感叹:“做梦也想不到能有今天!”
脱贫户党志祥家喂牛、养猪、种地,产业发展多面开花,村集体年年能分红,夫妻俩人享受慢性病免费医疗政策,党志祥还是村里的护林员。一家人也如愿住进了安全放心的新窑洞。201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13976元。
50多岁的刘建设以前靠种地维持生存,成了该村的贫困户。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和村干部的鼓励下,他依靠5万元扶贫贷款养起了牛。如今,他养的牛已经发展到了15头,各种收入一年算下来有3万余元。
张家屯村2017年之前没有村集体经济,8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耕地大量闲置,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三空”现象严重。仅仅三年,张家屯村集体经济从空空如也到有了20余万元的存款,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扩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养牛、苹果、大棚、水产养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们还将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把张家屯村建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张家屯村第一书记贺国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