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脱贫路上不松劲
    赵和山正在喂山羊。

  通讯员 方丽 本报记者 黄河 文/图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贫困老人,他不等、不靠、不要,主动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梦,还成为邻里学习的典范。他就是汉阴县铁佛寺镇共同村一组的赵和山。
  赵和山老人今年82岁,个头不高、身体硬朗。村里人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身体好”“饭量好”“是个勤快人”!
  赵和山离异多年,独生女儿外嫁后他就一个人独居,日子过得很清贫。2014年通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村上把他纳入国家精准扶贫对象。
  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好日子,赵和山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帮扶实现脱贫致富。“没事干一天闲着人发慌,不如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日子还充实些!”赵和山满脸皱纹地笑着说。
  2017年,乘着“一户一策”的东风,赵和山积极响应村“三委”的号召,带头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发展土豆、玉米、油菜等种植产业;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养羊、养牛、养猪等养殖产业。老人的收入也直线上升,成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的典型榜样。
  2018年老人还依托危房改造扶贫项目盖上了新楼。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对赵和山进行帮扶,对接落实健康、医疗、住房、饮水等扶贫政策,现在老人的干劲更足了。
  “路铺到家门口,水管也接到了家里,交通和饮水都方便多了。我发展产业更便利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赵和山乐呵呵地说。
  2019年,赵和山除了种植4.5亩玉米、2亩土豆、2亩油菜、1亩红薯、1亩芋头,他又养了5头牛、27只羊、50只鸡、1头猪。年底,老人各项收入加起来有2万余元,顺利实现脱贫。
  “今年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我心里的大石头也挪开了。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不给政府增加负担。咱不能光靠政府补助,还要靠自己,把日子红红火火地过起来!”脱贫后的赵和山老人感慨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