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蒸锅馒头争口气


乔栋
人们为啥蒸馒头?因为长了一张吃馒头的嘴。
往年过年,吃食准备太多,冰箱塞得满满当当,到了正月十五吃不完,结果是蔬菜放坏了,肉类不新鲜了。还有,馒头一热再热,外皮稀烂了,弃之可惜,食之又没有本来的清香。所以今年准备少些,想着初七初八就有商店营业了。
可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搅乱了全国人民的春节,十几亿人宅在家里,不能走亲,不能访友。整天在家吃了睡,睡了吃,馒头很快所剩无几。一开始,人们出入自由,采购物资方便。
过了正月十五,我盘点了一下,家里麻花剩四根,糕点有六七块,一块牛肉外表有点黏糊,把表层切除,分两顿吃。豆角稀烂了,红薯长毛了,饺子皮也酸了,扔了可惜又心疼,但是为了身体健康,也只能如此了。
后来,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进出小区要带出入证,每家每两天限一人外出采购。我仔细盘查了,家里有菠菜一小袋、胡萝卜七八根、土豆四五个,米、面、油储备充分,再对付一段时间没有问题,只是馒头问题必须得解决了。
这段时间,朋友圈不断有人晒美食、晒厨艺,蒸馒头、花卷、包子的最多。我想何不趁机学习,提高厨艺呢。要填饱肚子、吃得可口,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这点我有切身体会。就从蒸馒头开始,蒸锅馒头争口气。
以前蒸过馒头,只是我是打下手的,没有独立操作过。这回来真的,我就提前做了一些功课。可是,家里只有小苏打,没有酵母。中午快十二点的时候,我认为这个时段超市人少,较为安全,便戴好口罩,出门去采购。测量体温,做好登记,进超市一问,酵母卖完了。看来任何事情有利有弊,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后来,一位营业员告诉我马路对面北边有一家小超市,可能有酵母。我一听,说声谢谢,赶紧就走。营业员在后面喊:“门朝西。”我朝后招了一下手,算作感谢。
小超市果然有酵母,一块钱一袋。我脱口而出:“这么便宜。”随手用微信支付了两块钱,买了两包。拿在手里,我感觉不对:“这是酵母粉吗?怎么是硬块?”售货员解释:“没错,是酵母粉,这是真空包装。”我拿回家撕开一袋,倒出三分之一在小碗里用温水化开,然后挖了三大勺面粉,用温水和面。揉好后,我把面放在书房的窗台上。那儿下面是暖气片,有阳光照进来,面能发得快些。
过了一个小时,面已经发起来了,我赶紧再揉一会儿。结果老是黏手,又加了些面粉继续揉。如果黏手,再撒些面粉,直到不黏了。收拾好蒸锅,添好凉水,铺好衬布,切出一半面团,揉成条状。然后用手掌当量具,五个指头当夹子,掐好剂子。我知道下面一层比较小,掐了七个剂子,放进锅里,准备第二层。很快,全部弄完,两层刚好,不多不少。
三十五分钟后,关火,等一会儿。五分钟后,揭开锅盖,哈,白白胖胖、圆圆实实的馒头展现在眼前。提出蒸笼,翻晾在案板上,我掐了一块,放进嘴里咀嚼,高兴地大喊一声:“哈哈,成了。”
第一次蒸馒头成功了,赶紧在朋友圈晒图,引来亲友们一堆秒赞。有一个朋友点评:“凭这手艺,下回可以蒸包子了。”我一下子有了压力,心里嘀咕:“包饺子都露馅,包包子准露怯。”
不过话说回来,蒸包子不会咱可以学,生活还得继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