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基层“一肩挑” 善治乡村的一股清流
——我省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破题乡村治理下好“先手棋”
    鄠邑区教场村“一肩挑”选举现场。

    阎良区井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卫国(右)在火龙果种植基地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 陈新涛 文/图
  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成为中央既定政策背景下,我省农村基层“一肩挑”工作持续有序推进。
  去年4月,我省印发的乡村组织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提高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16926个行政村15965个行政村完成“一肩挑”,占比达到94.32%。其中58个县(区)全面实现了“一肩挑”。全省“一肩挑”人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65%,45岁及以下人员占比25%。全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一步增强,“领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明显。
  1 “头雁”来引领 乡村有了“主心骨”

  “快来坐爷爷的电动车,新修的水泥路又平又宽,咱一会儿就到家了,奶奶做好的腊八粥已经放到热炕上了……”腊八节当天,鄠邑区甘河镇马坊村幼儿园门口接孙子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李大爷口中的水泥路,正是该村党组织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闫少波为村里幼儿园争取来的出园路。一条便民路,圆了村民多年的心愿,也让闫少波这位“一肩挑”村干部的威望树立起来。
  马坊村自古有尚武传统,闫少波与班子成员依托传统红拳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点打造红拳文化特色乡村旅游。随着红拳文化广场和培训基地的相继建成,马坊村红拳品牌已渐渐叫响。
  目前,西安2064个村实现“一肩挑”1841个,除长安区因为正在开展“四化”改革外,雁塔区等12个涉农区县(开发区)均已实现100%“一肩挑”。
  “基层‘一肩挑’的人选,必定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这样的干部投身基层,乡村振兴工作才有主心骨。”西安市鄠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闻其伟说,自“一肩挑”工作启动以来,区上尤其注重把农村文化程度高、品质优秀、综合素质较好的年轻人才吸纳进基层党组织。
  而地处关中西府的宝鸡市,去年最先把实行“一肩挑”作为解决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问题的破题之招和关键举措,市、县、镇三级上下联动,梯次推进。宝鸡市探索出了以推进“一肩挑”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为全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些宗族势力比较复杂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自代表一方利益,相互掣肘,导致一些矛盾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村民自治机制不够完善的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很难有效发挥。”宝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雷文军认为,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发展进程。目前,宝鸡1159个村有1060个村实现“一肩挑”,提升比例从换届后的2.58%提高到95.0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2 “担当”挑肩头 班子少了“掣肘事”
  泾阳县兴隆镇西苗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后进村,过去因为书记、主任意见不合错失了不少发展机遇。去年6月,该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委会主任后,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新建党员活动室和活动广场,引进生猪养殖并成立食用菌合作社,群众收入增加了,集体经济壮大了。目前,39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
  “我市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去年12月全面实现了1783个行政村的‘一肩挑’工作,成为全省第二个全面实现此目标的地级市。”咸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勒宇认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不仅有利于解决村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干部责任和担当,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以前村里的两委班子主要干部容易相互掣肘,好多工作无法施展,遇到棘手问题互相推脱。”2020年1月6日,在大荔县朝邑镇平罗村,提到“一肩挑”工作推行前,赵建明印象深刻。
  平罗村是大荔县积极探索实行“一肩挑”工作的一个典范。自2008年11月至今,赵建明一直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村级事务运转高效,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村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1年,平罗村引进了尊天农业公司,发展高端农业种植,建成了农业公园,实现了农旅融合。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通过‘一肩挑’,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分设的弊端。同时,倒逼‘一肩挑’干部更加担当负责,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大荔县委组织部基层办主任李锋说,平罗村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一肩挑”工作成效凸显的有力佐证。
  3 年轻有活力 “实干”大旗扛起来
  在我省有序推进基层“一肩挑”工作中,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的年轻后备力量成为“一肩挑”干部的优势人选。
  “我是所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工作中没有了推诿对象,就必须踏踏实实完成,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所以责任心大大增强。”去年3月,刚刚40岁出头的刘晖被推选为商南县青山镇青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社区的很多决策能够快速落实推进。
  “由于所选的三个村的‘领头雁’均在40岁上下,年富力强,他们重实绩、求实效、讲实干,村班子成员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组织力增强,工作效率提高。目前,三个村都实现了整村脱贫,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高。”商南县委常委、青山镇党委书记相林说。
  去年11月,铜川市印台区印台街道办事处顺河村顺利完成了“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薛爱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担任“一肩挑”后,薛爱琴带领大家办起了扶贫加工厂。
  铜川市对适宜“一肩挑”的原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优先从中提出建议人选;对不合适的,注重从班子成员、后备力量、致富能手中择优提出人选;对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注重从优秀年轻机关干部中选拔。目前,铜川359个村全面实现“一肩挑”,同时培养村级后备力量746名。
  “按照省上方案,近三年时间我省将创建1000个左右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村,2018年创建108个,2019年完成400个,今年计划再创建500个左右。”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副处长马红旗说,“标准化评选和创建工作‘一肩挑’肯定是个‘硬杠杠’。”
  手记
  ﹃一肩挑﹄重在把好用人关
  ■陈新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着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的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两张皮”现象,各定各的调,各唱各的戏。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谁说了都不算”或者“谁都不愿干”的现象,影响了乡村社会治理,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
  通过实施书记、主任“一肩挑”举措,有望扭转和改观上述局面。这一措施将考量基层工作者的智慧、勇气与能力,在深化改革加强基层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肩挑”的村干部既要负责掌舵、把关、协调,又要领着群众干事,很容易产生大权在握、唯我独尊的思想,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听不进班子其他成员的不同意见。如何克服这种情况?大荔县委组织部基层办主任李锋认为,村干部出不出问题,不取决于是否“一肩挑”。通过完善相关党内监督机制,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将民主监督和严格落实责任相结合,确保“一肩挑”成为加强基层治理、发展集体经济的好举措。
  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副处长马红旗说:“在监督机制之外,对于‘一肩挑’村干部,必须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政治关,真正让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当选,这样才能为基层治理‘输好血’,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