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两会视野
代表委员寄语 话里语间情浓
  本报记者 陈新涛
  “如何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覆盖面?”“怎样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如何让新农合群众享受医保红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在今年我省两会上,不少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三农”层面上,积极为我省实现农业农村工作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建言献策,话里语间,抒发着对于“三农”工作的厚望和期许。
  拉长供应链体系 让农产品进城更便捷
  省人大代表、城固县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敏:“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精准农业、降低成本、提高产量。陕西应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灵活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鼓励物联网、京东、邮政等社会力量,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便捷、顺畅、高效;建立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针对市场运行趋势和消费需求特点,强化数据分析挖掘,精准安排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统筹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针对性地提供电商培训、加工包装、网店运营等服务。
  省政协委员、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张勤俊:乡村振兴发展应着眼于龙头企业和基层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政府应整体谋划布局,根据产业基础,拧紧利益链条,形成集聚优势、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区域龙头企业的带头骨干作用,打造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农民共同致富。同时,要重视农村带头人的培养,及时建立各项培养机制和措施,出台支持培养农村带头人的各项政策,建立农村带头人选拔任用的长效机制。
  推进医保卡跨区域使用 打造“秦药”品牌
  省人大代表、陕西路安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凤玲:当前社会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和居民、新农合群众异地就医人数逐年增多,异地看病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应快速推进医保卡全省跨区域使用,协调统筹各地市的医保结算系统,实现省内异地相互关联结算,方便百姓异地就医,解决看病难、住院难、报销难的问题,让老百姓能够根据自身的病情状况、经济条件等,在省内选择相应的医疗机构就医治疗,享受医疗保险的真正便利。
  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许建秦:促进我省由中医药大省向强省的转变,是我省面临的重大课题。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协同攻关模式,明确责任主体、经费渠道、利益分配。同时,加快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以专科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发展为核心,促进原创技术成果产出;基于临床疗效优选自产制剂品种,提供“秦药”品牌研发的技术支撑。全面提升中药材及饮片标准,持续推进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建立。
  以民歌带动文旅产业 推动秦巴山区发展
  省人大代表、陕南民歌传承人彭光琴: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但陕南却没有任何一个以民歌为主体的舞台,很多优秀的民歌、民俗文化亟待被挖掘。陕西文旅融合还处在初始阶段,希望政府可以在推广陕南民歌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将陕南民歌打造成为陕南文旅融合的新名片,更好推动秦岭大巴山区文旅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当地旅游市场发展,提升群众收入。
  省政协委员、台盟省委会委员、青委会主任杨远:要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聚力打造农业高新创新中心,给予杨凌自贸片区更多的配套政策倾斜。重点建设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延伸海关及检验检疫服务。建立国际种子交易市场,打造安全优质的世界种子交易中心,构建“买种子去杨凌”地域特色。同时,建好“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切实发挥好杨凌农业、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不断扩大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业合作交流。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