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安康: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走过2019
  本报记者 李冀安
  2019年,安康经济逆势上扬,生态在绿色中持续向好,党建在初心中深刻淬炼,民生在使命中强力改善。
  这一年,安康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年度脱贫93928户233334人,845个拟退出贫困村全部达标。
  这一年,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互促互融,用实干担当诠释初心使命。
  这一年,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改革创新经验,让安康在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向前。
  2019年的印记如此明显,这是安康该有的姿态和样子。
  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
  2019年,安康以“党建+”系统思维推进中心工作,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深化拓展“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以特色产业链及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党组织为支撑,将党建精准指导与就业式精准脱贫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三变改革”,把“最硬”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提供人力保障,取得党建、脱贫攻坚“双推进”。
  去年前三季度,全市运用“三项机制”调整任用县科级干部共计751人,其中鼓励激励606人、能上能下128人。深化机构改革,市级设党政机构47个,较改革前减少13个,县区党政机构总数减少65个。
  2019年,安康市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年”活动,对13782名村两委成员进行全员筛查,清除涉嫌违法犯罪村干部54名;对187个村级党组织实行“一村一策一队”集中整顿,2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转化提升。
  在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发展中,全市913个领导班子、5505个基层支部、1108名县处级及以上干部、14.9万名党员,在学习教育上“深思”、在调查研究上“破难”、在检视问题上“追根”、在整改落实上“增效”,建立问题清单4964个,累计解决问题3397个,办实事6614件,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决胜贫困、推动发展的定力、斗志和功效。
  脱贫攻坚质效双优
  安康围绕“全省一流、全国上游”目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以“四个凡是”统揽工作全局,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五大工程”,掀起了脱贫攻坚“百日决战”。市县领导向一线集结、包抓力量向一线下沉、镇村干部在一线坚守、工作队员在一线驻扎,确保2019年度脱贫93928户233334人,845个拟退出贫困村全部达标。
  该市全面加快水、电、路、信、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道路建设4500余公里;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程、电力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已全面竣工,截至2019年10月底,10.53万户、33.52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部实际入住,实际入住率100%。
  安康市围绕100户以上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实现新社区工厂和新社区工厂贷“两个全覆盖”目标,建成新社区工厂499家,吸纳就业2027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276人,取得了农民就业、工厂发展、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等一举多赢的效果。新发展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1562个,所有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全覆盖。
  新民风彰显厚土厚德
  安康市紧扣新民风建设“三年成新风”目标,科学制定“四有两降两提升”评价体系,依托量化指标,提供工作遵循和建设导向。
  该市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扶贫扶志“五项教育”1871场次;道德评议3300余场次,树立正面典型4734个,负面典型765例;举办集体升学礼1087场,乔迁礼145场,农村办酒席下降了80%,人情消费下降了90%。
  安康市新民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镇坪、旬阳、平利、汉阴、白河、岚皋6个县新民风建设扶贫扶志案例入选《陕西省扶贫扶志工作实例选编》。
  在第五届安康市道德模范和第三届“安康好人”评选表彰活动中,全市累计4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01人荣登“陕西好人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岚皋、石泉、旬阳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
  开启追赶超越新征程
  安康市坚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既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壮大经济体量,又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提高发展质量。
  2019年前三季度,安康市实现生产总值905.29亿元,增长8.9%,增速居全省各市区第一。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457.34亿元,增长17.8%,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3.3%,增速居全省各市区第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7.37亿元,占GDP比重61.6%,居全省各市区第一。
  该市还以一江两岸为核心,全力推进新罗公园、汉江公园三期绿化景观、一江两岸亮化提升工程,启动智能交通工程。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