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富平钉秤人李春生:钉秤钉的是良心
    李春生正在给杆秤钻星眼。

    李春生家储存的杆秤。
    李春生正在使用分步器确定秤杆刻度。
    李春生钉秤使用的工具。
  刘苍锋 文∕图
  富平县薛镇磐石村六组村民李春生今年46岁,祖籍河南许昌,祖辈以钉秤为生。
  1973年,李春生的父亲带着钉秤的手艺走村串巷,一路由河南来到陕西富平,并在薛镇磐石村安了家。从12岁开始,李春生就一边读书一边跟着父亲学习杆秤制作。父亲已经去世多年,如今,他成为当地最后一位钉秤人。
  钉秤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件费时费心、纯手工的精细活。钉做一杆秤要经过出秤杆、定叨口、包头、搭卡子、定位、分步、打星眼、钉星花、打磨秤杆、抛光等十几道复杂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要用心完成,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一杆秤的准确性。“钉秤,实际上钉的是良心。”李春生说。
  杆秤,相传为鲁班发明,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称量工具使用。“我记的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要销售一千多杆秤,真是供不应求。”李春生说,眼下,随着磅秤、电子秤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使用了几千年的杆秤在生活中近乎消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杆秤终将会被淘汰,钉秤也因此成为人们的一种记忆。钉秤,是祖辈们传承下来的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所以,我会一直坚守下去,不让钉秤手艺在我手里失传!”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