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三原县 “四抓”纵深推进“三比一提升”
  唐晓晗
  2019年以来,三原县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即:紧扣“1”个总体目标(“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坚持“2”个驱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突出“3”项重点(产业就业、扶志扶智、问题整改);聚焦“4”大工程(基层党建助力、基础设施提升、旱腰带地区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确保实现“5”个好(落实好政策、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全面对标对表“三比一提升”,尽锐出战,全力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抓脱贫退出
  三原县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底线要求,严格对标贫困户退出5项标准,全县退出的306户889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全部达到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户户有安全饮水要求,已完成脱贫标注,并网站公告。
  县上扎实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排查确定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并逐户议定针对性措施,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特别是在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上,全面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834人107.6万元。县内26家医疗机构已全部纳入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定点医院,组建“3+2”家庭医生服务队47个,服务慢病患者291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
  该县投入342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12处,有效提升了4.7万人的饮水质量。全县70户危房改造户,已全部住上了安全房,关中地区危房改造技术培训会、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会在三原召开,三原的“四清一责任”危改经验在全省推广。
  压实各级责任抓工作推进
  三原县以“三比一提升”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压紧压实“四个责任”,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米。压实县镇村“三级书记”主体责任,县委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拿出大部分的工作精力,坚持下镇村指导、解剖麻雀。年初“三级书记”逐级签订了军令状,完善了脱贫攻坚《问责办法》《成效考核办法》,将抓脱贫的主体责任及组织体系、工作职责等分级量化、落实到人。
  压实县级领导捆绑责任,该县重新调整了33名县级领导脱贫攻坚包抓镇、村、户,全体县级领导每月至少4天到村工作,深入一线解决突出问题。
  压实村级“总队长”攻坚责任,该县由33名县级领导、108名乡镇和部门科级干部任“总队长”任全县141个村,明确6项职责任务和日常管理考核细则,统筹调度“四支队伍”,集中力量实施攻坚。压实“四支队伍”一线责任,调整优化53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择优选派390名驻村干部到村帮扶。出台了《三比一提升行动16条措施》《激励鼓励扶贫干部10条措施》,运用“三项机制”,在扶贫一线提拔重用干部13人,表彰优秀第一书记10人。
  细化政策落实抓质量提升
  产业扶贫方面,该县围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型、一二三产融合型、基层党建引领型、电商光伏创新型、特色种养示范型“五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果业经济、设施蔬菜、奶山羊养殖等8大特色产业,培育打造了新兴星火奶山羊、天齐现代农业园、安乐花卉草坪等一批产业亮点。全县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57家,带动2149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增收。
  就业扶贫方面,该县坚持“搭建桥梁促就业、施策援助促就业、因地培训促就业、创业带动促就业”的“四促进”模式,全面抓好转移就业、培训、创业等重点工作,全县贫困劳动力3571人,累计实现转移就业2768人。
  生态扶贫方面,该县向530户贫困户兑付生态效益补偿金6.49万元、向26户贫困户兑付退耕还林补偿金1.34万元。57户贫困户参与重点防护林工程、森林抚育等项目实现稳定增收。
  金融扶贫方面,该县积极加大金融扶持产业发展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853户1.38亿元;全县57个互助资金协会,吸纳贫困户1401户,累计发放贷款4281万元,会员年增收3500元。兜底保障方面,为享受农村低保农村贫困人口6564人发放低保资金3030万元。为全县5435名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342万元。
  突出“六化一落实”抓整改清零
  三原县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工作主线和重中之重,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重点排查“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上级各类反馈问题,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按照“问题清单化、责任明细化、研判常态化、整改系统化、资料规范化、效果制度化”和“落实整改回头看”的“六化一落实”整改思路,做到“县有方案、镇有台账、村有清单”,闭环整改、清仓见底。
  目前,该县各级反馈认领及组织排查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建立长效机制35项。特别是针对农村不良风气,尤其是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动力不足等问题,积极拓展“党建+”内涵,从抓村规民约入手,精心谋划开展“党风带民风、培育好乡风”工作,探索形成5项实施程序、5个宣传载体、5项配套措施的“三个五”村规民约工作机制,激发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