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脱贫路上的县委书记
孟星辰
“玉华,最近生活还有啥困难?媳妇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家里情况好多了,请书记放心……”
郑晓燕的包扶村——武关镇毛坪村。赵玉华是郑晓燕包扶的贫困户,虽然2017年已脱贫,但这一家3口人,赵玉华患冠心病,妻子郝淑玲患脑出血后遗症,一直让郑晓燕放心不下。得知户主赵玉华被聘为村护林员,郝淑玲今年恢复得不错,没有住院,还能勉强干家务,26岁的儿子赵斌在广州务工月收入4000元,郑晓燕舒展眉头笑了起来。
逢会必讲扶贫,下乡调研必看脱贫攻坚,现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限时办理落实到位,这是郑晓燕长期坚持的“制度”。她遍访了全县89个贫困村,带头包抓3个贫困村,联系2个非贫困村,实地指导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发展……跑遍了丹凤的山山水水,用务实有力的足迹丈量着这片贫困的土地。
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尽锐出战
“李琪,你是梅庄村第一书记,你说一下梅庄村今年认领的脱贫攻坚各类反馈问题是咋整改的?”在武关镇梅庄村委会,郑晓燕谈话直奔主题,并现场访谈“四支队伍”整改落实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的心声和建议。
在郑晓燕看来,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锻造一支担当负责、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丹凤县委在全县推行“六个同责”,构建起了县委统一领导、县级领导牵头推进、县直部门驻村包抓、镇村组织实施、驻村工作队扎根扶贫、包扶干部倾力帮扶、贫困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七位一体”责任落实链条。郑晓燕担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组长,成立了分别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15个县级行业、12个镇办脱贫攻坚推进工作组,构建了上下贯通、协调联动、运行顺畅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挥推进体系,强化督导考核,严肃督责问责,保障了减贫脱贫任务落地落实。
在郑晓燕带动下,所有县级领导、包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周带头驻村工作不少于2天1夜,实地协调解决存在问题;155名第一书记、438名驻村工作队员常年驻村工作;5520名帮扶干部倾心用力、真帮实扶,推动各项扶贫举措精准滴灌、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倾注真情和智慧促进群众增收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郑晓燕坚持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丹凤县积极探索产业脱贫的新模式、新途径,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型的“华茂模式”、现代产业园承载型的“棣花模式”、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集体经济带动型的“毛坪模式”等四大模式,全力加快全县产业脱贫步伐,为全县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样的家庭也能成为‘城里人’。不仅全家住进了新房,工作还有了保障……”在丹凤县凤冠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贫困户张静见到郑晓燕,高兴得合不拢嘴。
张静原来住在丹凤县商镇黑沟河村,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出了深山,住进了县城,家里3人实现了稳定就业,2人还成功创业有了稳定收入。郑晓燕勉励他,要踏踏实实干,用勤劳双手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截至目前,丹凤已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1个,搬迁群众7120户28404人,城镇安置率99.4%,楼房安置率100%;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612人,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894人,累计建成社区工厂、扶贫基地25家,扶贫特设公益专岗安置就业1588人。
压茬推进冲刺决战高质量脱贫摘帽
郑晓燕认为,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她带头示范,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认真履行“一线总指挥”职责,主动担当组织实施、安排推进、统筹调度、督导落实等责任。
今年是丹凤县脱贫摘帽之年,面对攻城拔寨的繁重任务,郑晓燕提出了“周有主题、月有重点、季有行动”压茬推进、整体达标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实施了信息质量提升、产业增收、安居保障、人居改造、扶贫政策精准落地、社会协作帮扶、扶志扶智、强基固本、脱贫质量提高等“九大工程”“29项行动”,全面提升了脱贫质量,筑牢了返贫防线。
据丹凤县扶贫局局长马玉峰介绍,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丹凤县先后压茬开展了“春季强基”“夏季攻势”“百日会战”“解剖麻雀”“补缺”“政策复查兑现”等工作,并组建“尖刀班”纠错补短,逐村逐户逐项开展了4轮核查,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丹凤县2.3万户8.14万余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43.7%下降到目前的1.02%,全县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已全部达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严格落实‘四不摘’政策,突出抓好观念、规划、产业、体制、政策等方面衔接,提前谋划、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带领群众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郑晓燕在同镇村干部交流时说。
孟星辰
“玉华,最近生活还有啥困难?媳妇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家里情况好多了,请书记放心……”
郑晓燕的包扶村——武关镇毛坪村。赵玉华是郑晓燕包扶的贫困户,虽然2017年已脱贫,但这一家3口人,赵玉华患冠心病,妻子郝淑玲患脑出血后遗症,一直让郑晓燕放心不下。得知户主赵玉华被聘为村护林员,郝淑玲今年恢复得不错,没有住院,还能勉强干家务,26岁的儿子赵斌在广州务工月收入4000元,郑晓燕舒展眉头笑了起来。
逢会必讲扶贫,下乡调研必看脱贫攻坚,现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限时办理落实到位,这是郑晓燕长期坚持的“制度”。她遍访了全县89个贫困村,带头包抓3个贫困村,联系2个非贫困村,实地指导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发展……跑遍了丹凤的山山水水,用务实有力的足迹丈量着这片贫困的土地。
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尽锐出战
“李琪,你是梅庄村第一书记,你说一下梅庄村今年认领的脱贫攻坚各类反馈问题是咋整改的?”在武关镇梅庄村委会,郑晓燕谈话直奔主题,并现场访谈“四支队伍”整改落实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的心声和建议。
在郑晓燕看来,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锻造一支担当负责、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丹凤县委在全县推行“六个同责”,构建起了县委统一领导、县级领导牵头推进、县直部门驻村包抓、镇村组织实施、驻村工作队扎根扶贫、包扶干部倾力帮扶、贫困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七位一体”责任落实链条。郑晓燕担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组长,成立了分别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15个县级行业、12个镇办脱贫攻坚推进工作组,构建了上下贯通、协调联动、运行顺畅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挥推进体系,强化督导考核,严肃督责问责,保障了减贫脱贫任务落地落实。
在郑晓燕带动下,所有县级领导、包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周带头驻村工作不少于2天1夜,实地协调解决存在问题;155名第一书记、438名驻村工作队员常年驻村工作;5520名帮扶干部倾心用力、真帮实扶,推动各项扶贫举措精准滴灌、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倾注真情和智慧促进群众增收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郑晓燕坚持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丹凤县积极探索产业脱贫的新模式、新途径,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型的“华茂模式”、现代产业园承载型的“棣花模式”、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集体经济带动型的“毛坪模式”等四大模式,全力加快全县产业脱贫步伐,为全县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样的家庭也能成为‘城里人’。不仅全家住进了新房,工作还有了保障……”在丹凤县凤冠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贫困户张静见到郑晓燕,高兴得合不拢嘴。
张静原来住在丹凤县商镇黑沟河村,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出了深山,住进了县城,家里3人实现了稳定就业,2人还成功创业有了稳定收入。郑晓燕勉励他,要踏踏实实干,用勤劳双手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截至目前,丹凤已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1个,搬迁群众7120户28404人,城镇安置率99.4%,楼房安置率100%;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612人,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894人,累计建成社区工厂、扶贫基地25家,扶贫特设公益专岗安置就业1588人。
压茬推进冲刺决战高质量脱贫摘帽
郑晓燕认为,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她带头示范,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认真履行“一线总指挥”职责,主动担当组织实施、安排推进、统筹调度、督导落实等责任。
今年是丹凤县脱贫摘帽之年,面对攻城拔寨的繁重任务,郑晓燕提出了“周有主题、月有重点、季有行动”压茬推进、整体达标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实施了信息质量提升、产业增收、安居保障、人居改造、扶贫政策精准落地、社会协作帮扶、扶志扶智、强基固本、脱贫质量提高等“九大工程”“29项行动”,全面提升了脱贫质量,筑牢了返贫防线。
据丹凤县扶贫局局长马玉峰介绍,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丹凤县先后压茬开展了“春季强基”“夏季攻势”“百日会战”“解剖麻雀”“补缺”“政策复查兑现”等工作,并组建“尖刀班”纠错补短,逐村逐户逐项开展了4轮核查,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丹凤县2.3万户8.14万余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43.7%下降到目前的1.02%,全县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已全部达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严格落实‘四不摘’政策,突出抓好观念、规划、产业、体制、政策等方面衔接,提前谋划、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带领群众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郑晓燕在同镇村干部交流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