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用行动攻克脱贫“硬骨头”
脱贫路上的县委书记
孟星辰
12月12日,当和笔者谈起商南县脱贫攻坚工作时,县委书记许水兆思路清晰、信心满满。69个贫困村、57个非贫困村,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100多场次,许水兆用坚实的双脚在商南的沟沟岔岔留下了无数印迹,他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全县贫困群众的心,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精准扶贫的精彩篇章。
聚焦问题 实施“户分四类”
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在许水兆的主持下,自年初开始,全县先后开展了“两推进两完善”“一补两送一议”工作,实施了“春季强基”“百日攻坚”“达标提质”“三比一提升”等行动,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截至7月,对比“576”标准,全县多项任务已达标,脱贫质量明显提升。
“只有户户过硬,才能实现村村过硬、镇镇过硬、全县过硬。如果不把每户的问题解决完,就无法实现整县高质量脱贫。”无论是在脱贫攻坚会议上,还是在基层调研时,许水兆时常这样叮嘱干部。
如何让每户脱贫“过硬”、以户户过硬推动“四个过硬”?带着这一关键点,许水兆深入调研、思考对策,最终确定了“以户脱贫为根本”的攻坚思路,决定实施“户分四类”。
所谓“户分四类”是指,“两不愁三保障”、家庭收入等12条标准全部达标的为“放心户”;有一项及以上有问题、不过硬的为“问题户”;有一项及以上问题,在脱贫退出认定前可能还不达标的,以及疑似漏评的非贫困户和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已脱贫户为“风险户”;有一项及以上问题,在脱贫退出认定时不能达标的为“沉底户”。
随即,在许水兆的推动下,商南县抽调46名干部,组成2个核查组,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全县126个村的贫困对象,采取“问、核、看”的办法,逐村逐户逐项摸底排查,共确定放心户14643户、问题户876户、风险户1317户、沉底户547户。
精准施策 攻克“六大难点”
“围绕‘户分四类’的核查结果,我们将全县户核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和深入研判,把问题整改、特殊人群、驻村帮扶、扶志扶智、风险防控、数据信息确定为‘六大难点’。”许水兆说,“‘六大难点’攻克了,每个贫困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他的办公桌上,厚厚的商南县脱贫攻坚难点“战略图”成为他每天研究的课题。
针对“六大难点”,许水兆带领商南县各级干部坚持做到政策、措施、责任、情感“四个入户”,逐一研判、精准施策,用“绣花功夫”、打“组合拳”,破障前行、合力攻坚。其中,在“风险防控”方面,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今年7月,整整一个月的连阴雨让许水兆彻夜难眠,他多次冒着大雨巡查河流、水库,查看雨情、汛情,到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坐镇指挥。许水兆意识到,在脱贫攻坚的后期,还必须防范因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导致群众不能脱贫或返贫。
为应对风险,许水兆牵头研究制定了完善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及合作组织带贫机制、扶贫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政策落实、基础设施管护等8项风险防控措施,着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力争将所有风险降到最低。
在许水兆的带动下,商南县30多名县级领导,严格落实每周驻村一天一夜的要求,沉下身子抓督查、抓推进,加快攻克难点;10个镇(办)、相关行业部门问题台账逐项得到销号,“四类户”中“问题户”“风险户”逐渐少了,“放心户”逐渐多了。
“户户过硬” 推动“全县过硬”
“由于妻子、女儿智力有残疾,儿子又在上中学,导致家庭贫困。2018年5月,我通过‘借袋还菇’模式,加入到村合作社,种植了一万袋香菇,扣除成本后,纯收入两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该村十组贫困户周益思说,“我家还告别了逢雨就漏的土坯房,搬进镇上100平方米的安置小区,生活条件发生了大变样,明年我将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实现纯收入5万元。感谢许书记!”
伴随着攻克“六大难点”、脱贫“户户过硬”,今年以来,商南县脱贫攻坚成绩斐然:3646户7398人将顺利脱贫,22个村实现退出,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107.03%,全县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3937户易地搬迁户全部入住新房,新建就业扶贫基地18家,1.5万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全县行政村通沥青路(水泥路)比例达100%,商南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孟星辰
12月12日,当和笔者谈起商南县脱贫攻坚工作时,县委书记许水兆思路清晰、信心满满。69个贫困村、57个非贫困村,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100多场次,许水兆用坚实的双脚在商南的沟沟岔岔留下了无数印迹,他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全县贫困群众的心,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精准扶贫的精彩篇章。
聚焦问题 实施“户分四类”
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在许水兆的主持下,自年初开始,全县先后开展了“两推进两完善”“一补两送一议”工作,实施了“春季强基”“百日攻坚”“达标提质”“三比一提升”等行动,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截至7月,对比“576”标准,全县多项任务已达标,脱贫质量明显提升。
“只有户户过硬,才能实现村村过硬、镇镇过硬、全县过硬。如果不把每户的问题解决完,就无法实现整县高质量脱贫。”无论是在脱贫攻坚会议上,还是在基层调研时,许水兆时常这样叮嘱干部。
如何让每户脱贫“过硬”、以户户过硬推动“四个过硬”?带着这一关键点,许水兆深入调研、思考对策,最终确定了“以户脱贫为根本”的攻坚思路,决定实施“户分四类”。
所谓“户分四类”是指,“两不愁三保障”、家庭收入等12条标准全部达标的为“放心户”;有一项及以上有问题、不过硬的为“问题户”;有一项及以上问题,在脱贫退出认定前可能还不达标的,以及疑似漏评的非贫困户和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已脱贫户为“风险户”;有一项及以上问题,在脱贫退出认定时不能达标的为“沉底户”。
随即,在许水兆的推动下,商南县抽调46名干部,组成2个核查组,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全县126个村的贫困对象,采取“问、核、看”的办法,逐村逐户逐项摸底排查,共确定放心户14643户、问题户876户、风险户1317户、沉底户547户。
精准施策 攻克“六大难点”
“围绕‘户分四类’的核查结果,我们将全县户核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和深入研判,把问题整改、特殊人群、驻村帮扶、扶志扶智、风险防控、数据信息确定为‘六大难点’。”许水兆说,“‘六大难点’攻克了,每个贫困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他的办公桌上,厚厚的商南县脱贫攻坚难点“战略图”成为他每天研究的课题。
针对“六大难点”,许水兆带领商南县各级干部坚持做到政策、措施、责任、情感“四个入户”,逐一研判、精准施策,用“绣花功夫”、打“组合拳”,破障前行、合力攻坚。其中,在“风险防控”方面,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今年7月,整整一个月的连阴雨让许水兆彻夜难眠,他多次冒着大雨巡查河流、水库,查看雨情、汛情,到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坐镇指挥。许水兆意识到,在脱贫攻坚的后期,还必须防范因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导致群众不能脱贫或返贫。
为应对风险,许水兆牵头研究制定了完善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及合作组织带贫机制、扶贫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政策落实、基础设施管护等8项风险防控措施,着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力争将所有风险降到最低。
在许水兆的带动下,商南县30多名县级领导,严格落实每周驻村一天一夜的要求,沉下身子抓督查、抓推进,加快攻克难点;10个镇(办)、相关行业部门问题台账逐项得到销号,“四类户”中“问题户”“风险户”逐渐少了,“放心户”逐渐多了。
“户户过硬” 推动“全县过硬”
“由于妻子、女儿智力有残疾,儿子又在上中学,导致家庭贫困。2018年5月,我通过‘借袋还菇’模式,加入到村合作社,种植了一万袋香菇,扣除成本后,纯收入两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该村十组贫困户周益思说,“我家还告别了逢雨就漏的土坯房,搬进镇上100平方米的安置小区,生活条件发生了大变样,明年我将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实现纯收入5万元。感谢许书记!”
伴随着攻克“六大难点”、脱贫“户户过硬”,今年以来,商南县脱贫攻坚成绩斐然:3646户7398人将顺利脱贫,22个村实现退出,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107.03%,全县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3937户易地搬迁户全部入住新房,新建就业扶贫基地18家,1.5万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全县行政村通沥青路(水泥路)比例达100%,商南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