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谋脱贫大局 解群众小事
脱贫路上的县委书记
孟星辰
“张书记在百忙之中还不忘来我家嘘寒问暖,我们打心眼儿里感激他!”11月3日,山阳县漫川镇万福村屋场组贫困户成传意笑着对记者说。
成传意所说的张书记就是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2016年,成传意家人患病,外欠8万元债务。困境之下,成传意准备让女儿辍学。张国瑜了解情况后坚决不同意:“传意,供孩子上学不容马虎,家里经济有困难我来想办法。”
随后,张国瑜与有关部门协调为成传意解决了10万元贴息款,帮他发展起食用菌种植产业。两年时间里,成传意不仅还清外债和贷款,还有10多万元收入。
每当说起这事,成传意的感激之情就溢于言表。
“重托”激发实干精神
山阳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境内山高坡陡、灾害频发、基础薄弱。
“我们就是要发扬敢干、实干、巧干、精干、快干精神,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精准要求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干上、反映在增收上,走出一条生态与扶贫共赢之路。”张国瑜在全县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字字掷地有声。
几年来,山阳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战略,走产业绿色化、产品特色化路子,将脱贫产业定位在药、果、菌、畜等,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光伏、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劳务和电商产业。
同时,该县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三大带动”,金融帮扶、科技帮扶、营销帮扶“三大创新”的“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全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3家,发展合作社776个、专业大户316个,与2.6万户贫困群众结实了利益联结,实现了每个产业至少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
“感情”帮扶焐热民心
带着感情开展精准帮扶,在山阳已经成为常态化。早在一年前,张国瑜对全县干部提出“增进对群众、对党、对总书记的感情”要求。他说,“三个感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
73岁的周祥治是该县中村镇十八盘村一组五保户,住在庙沟山上小土房里。为让老人尽早搬入新居,张国瑜多次翻山越岭访贫问苦,今年4月19日,周祥治终于搬进集中安置新居,开始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现在政策好、干部好,我们生活啥也不缺,感谢共产党!”周祥治说,住进新居后他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敞亮了。
今年以来,张国瑜为十八盘村筹措资金修河堤、硬化水泥路、美化环境,还规划了天麻、反季节香菇等富民产业。目前,该村集体栽培天麻51亩,群众自发栽培14亩,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
“讲评”凝聚脱贫动力
如何让脱贫攻坚一户不漏、责任不卸、动力不减?张国瑜与县委班子集体创新出“互讲互评”机制,在全县开展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讲帮扶措施,群众评帮扶成效;镇村干部讲履职情况,群众评议工作成效;群众讲脱贫情况,镇村和驻村干部评其内生动力”为主要内容的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推动形成“扶贫有作为、脱贫有实效”的局面。
谁家有困难,张国瑜心中有数,他“筛”得清、排得准。该县漫川镇万福村屋场组92岁的陈则英老人,10年前患白内障双目失明。2017年,张国瑜了解情况后立即为老人联系了医院,又安排专车接老人进行手术,出院时又派车送老人回家。陈则英感动地说:“做手术,我没有出一分钱,真是多亏了张书记!”
孟星辰
“张书记在百忙之中还不忘来我家嘘寒问暖,我们打心眼儿里感激他!”11月3日,山阳县漫川镇万福村屋场组贫困户成传意笑着对记者说。
成传意所说的张书记就是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2016年,成传意家人患病,外欠8万元债务。困境之下,成传意准备让女儿辍学。张国瑜了解情况后坚决不同意:“传意,供孩子上学不容马虎,家里经济有困难我来想办法。”
随后,张国瑜与有关部门协调为成传意解决了10万元贴息款,帮他发展起食用菌种植产业。两年时间里,成传意不仅还清外债和贷款,还有10多万元收入。
每当说起这事,成传意的感激之情就溢于言表。
“重托”激发实干精神
山阳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境内山高坡陡、灾害频发、基础薄弱。
“我们就是要发扬敢干、实干、巧干、精干、快干精神,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精准要求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干上、反映在增收上,走出一条生态与扶贫共赢之路。”张国瑜在全县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字字掷地有声。
几年来,山阳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战略,走产业绿色化、产品特色化路子,将脱贫产业定位在药、果、菌、畜等,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蜂、光伏、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劳务和电商产业。
同时,该县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三大带动”,金融帮扶、科技帮扶、营销帮扶“三大创新”的“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全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3家,发展合作社776个、专业大户316个,与2.6万户贫困群众结实了利益联结,实现了每个产业至少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
“感情”帮扶焐热民心
带着感情开展精准帮扶,在山阳已经成为常态化。早在一年前,张国瑜对全县干部提出“增进对群众、对党、对总书记的感情”要求。他说,“三个感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
73岁的周祥治是该县中村镇十八盘村一组五保户,住在庙沟山上小土房里。为让老人尽早搬入新居,张国瑜多次翻山越岭访贫问苦,今年4月19日,周祥治终于搬进集中安置新居,开始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现在政策好、干部好,我们生活啥也不缺,感谢共产党!”周祥治说,住进新居后他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敞亮了。
今年以来,张国瑜为十八盘村筹措资金修河堤、硬化水泥路、美化环境,还规划了天麻、反季节香菇等富民产业。目前,该村集体栽培天麻51亩,群众自发栽培14亩,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
“讲评”凝聚脱贫动力
如何让脱贫攻坚一户不漏、责任不卸、动力不减?张国瑜与县委班子集体创新出“互讲互评”机制,在全县开展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讲帮扶措施,群众评帮扶成效;镇村干部讲履职情况,群众评议工作成效;群众讲脱贫情况,镇村和驻村干部评其内生动力”为主要内容的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推动形成“扶贫有作为、脱贫有实效”的局面。
谁家有困难,张国瑜心中有数,他“筛”得清、排得准。该县漫川镇万福村屋场组92岁的陈则英老人,10年前患白内障双目失明。2017年,张国瑜了解情况后立即为老人联系了医院,又安排专车接老人进行手术,出院时又派车送老人回家。陈则英感动地说:“做手术,我没有出一分钱,真是多亏了张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