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回首
硷畔上的那棵树

  􀳀冯富建

  我记得那是一个春天,午后时分,西北风夹裹着沙尘“呼呼”从村庄吹过。待风平息后,父亲把埋在村头小河里,已经长出嫩芽的杨树苗拿回家,放在硷畔一个闲置的小石槽里,浇了半桶水浸泡着。
  那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苗,看上去就是一截两米多长、较为端正的杨树枝干。
  第二天,父亲扛着铁锹,站在硷畔上,望着对面的山沟,端详了很久。他在硷畔上确定好位置后,就用铁锹开挖了。老家硷畔上的土质很硬,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黑垆土。父亲刚挖了一会儿,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不停地喘气。我赶紧找来一把尖头洋镐帮忙。黑垆土实在太硬了,我刚挖了几下,就满头大汗,感觉手疼胳膊麻,特别吃力。我有些泄气,把洋镐一扔,告诉父亲挖不动了。父亲却执意让我继续,还说耐力是锻炼出来的。
  我和父亲轮流干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挖出了一平方米大的土坑。我提来两桶水,把土坑浇透。父亲将杨树苗立在土坑中心让我抓住,再把土回填上,并用脚踩实。栽好杨树苗后,为防止牲畜啃咬,父亲找来马茹子刺,用绳子将它们绑在树苗上。最后,父亲又给树苗浇了两桶水,这样才算栽好了。
  匆匆岁月,悄然流逝,当初栽种的杨树苗已经长大了。每年夏秋两季,枝繁叶茂的杨树就像一把硕大的遮阳伞,挡住了烈日,留下了一片绿荫。村里人劳动回来,坐在树荫下休息、聊天。久而久之,大家习惯坐在树下,讨论着春种什么、秋收如何……可以这样说,村里村外发生了什么新奇事,几乎是从这棵树下传播出来的。村里人都夸父亲这棵杨树栽得好。
  后来,为了改变生活,我们一家人离开了村庄,好多年没有再见到那棵杨树。今年夏天,跟随父母,领着妻儿,回到久违的老家。如今,老家的山山峁峁都种上树了,一片葱绿。尤为显眼的是,硷畔上的那棵杨树郁郁茏茏,枝叶如一把撑开的巨型大伞,面积足有七八平方米。
  父亲站在那棵杨树前,端详许久,默不言语。这时候,我才发现父亲的背驼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亲虽然老了,可是他像硷畔上的这棵杨树,永远屹立在那……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