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守护在高原的陕西汉子


走进西部机场集团
本报记者 徐标
“乡党好!”9月5日,在玉树巴塘机场,伴随着一句地道的关中方言问候,我和曹班长紧握双手,一句乡音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关中汉子,就是玉树巴塘机场水暖队班组长曹宇。曹宇是陕西咸阳人,在玉树待了十多个年头了,管理机场的水暖工作。
强忍悲痛守岗位
2009年8月1日,举世瞩目的玉树巴塘机场正式通航,为玉树的藏族同胞架起了一座连通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原天路”。人们都期待着机场的通航能给玉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可是2010年4月14日清晨,7.1级的强烈地震让昔日的“天赐家园”变成一片废墟。
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迅速作出工作部署,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万众一心展开了一场营救生命、保障民生的艰巨斗争。玉树机场的每一位干部员工在抗震救灾工作中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他们全力保障玉树机场——空中生命线的安全畅通,为救援人员、救灾物资的快速到达和重伤员的及时转运奠定了基础,为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4月1日至30日,曹宇等8名机场工作人员在西宁机场学习。地震发生后,公司安排他们乘第二架东航的救灾飞机回玉树。得知妻子在地震中去世的噩耗时,曹宇仍强忍悲痛完成工作。
恪尽职守获点赞
曹宇说,作为一名班组长、一名共产党员,自己不仅要处处带好头,更重要的是让班组成员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今年9月中旬,一年多未休假的李根宏师傅休假回了老家,水暖队千头万绪的工作压在了曹宇一个人身上,天天加班、熬夜的他患上了严重的痔疮,整天一瘸一拐,大家都劝他休息治疗。他总是笑着说:“没事,老李刚回家,我不能拖他的后腿!”他的病情越发严重,连去饭堂吃饭走路的劲头都没了,就让同事小王每天给他带上一份。即便如此,曹宇还是把水暖队的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国家环保局的工作组来机场检查水暖队工作,玉树机场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水质完全合格,锅炉排污完全达标,锅炉炉藏检验完全符合技术要求。工作组为水暖队的工作竖起了大拇指。不但如此,水暖队还是玉树机场环境形象的“标兵单位”,是每个班组学习和借鉴的“泡宝站”。
玉树巴塘机场海拔3905米,按照划分属于高原机场。这里氧气稀薄,同为关中地区的采访成员稍微小跑就能体验到缺氧的感觉。而曹宇已经在这种环境下兢兢业业工作了10余年。岗位虽然平凡,但他对工作执着的匠心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在青藏高原上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航空人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