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精准帮扶 蹄疾步稳
    扶贫干部帮助贫困户劈柴。

    石泉县喜河镇移民搬迁安置点。
    黄陵县田庄镇安沟村“第一书记”刘鹏飞查看村里的文化墙。
    太白县吉利沟村贫困户李明山采摘茱萸。
  本报记者 崔福红 文/图
  省委、省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2012年,在现行标准下,我省有56个贫困县,59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是21.4%。截至去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7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8%。
  1 全社会帮扶成效显
  “苏陕扶贫协作”“国企合力团”“校地帮扶”“双百工程”等措施的实施,给贫困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2016年到2018年,全省有9.8万名扶贫干部和2.4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帮扶第一线。2016年以来,我省向深度贫困地区选派挂职干部428名,实施扶贫项目1545个,带动贫困人口41.5万余人。
  《苏陕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后,交流党政干部1026人次、专业技术人员9221人次,实施扶贫项目1346个,惠及贫困人口32.2万人,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2.15万人。
  我省通过挖掘优势帮扶资源,建立“3+X”特色产业帮扶体系,推动“国企合力团”与地市深度对接,深化高校与县区结对“双百工程”,加强对贫困县医院帮扶。目前,“国企合力团”实施项目129个,建成校地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或实体项目125个,直接受益贫困群众1.2万余人。
  我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万企帮万村”“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三秦巾帼脱贫行动”“劳模助推脱贫攻坚”等活动。全省7126家民营企业投入扶贫资金4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7268个,90.7万人受益。
  提起扶贫工作,平利县的刘春激动地说:“连续几年,西安交通大学给我们县派来3名教授担任副县长,帮助我们发展产业,还带来‘博士团’专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6年8月,黄陵县双龙镇王本领家的豆腐坊,由原来破旧的小房子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作坊,日产豆腐400公斤,在当地供不应求。同年,王本领家人均纯收入18450元,不仅成功脱贫,还解决了村上另外2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而闪亮的“成绩单”背后,是他的帮扶人——黄陵县煤炭稽查队队长何晓军忙前忙后的身影。
  2 延安实现整体脱贫
  2012年,我省尚有56个贫困县,2017年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8年2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全省贫困县数量减少近一半。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延安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为了让贫困户早日住上安全房屋,延安全面启动39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把贫困村、贫困户的环境卫生整治和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广旱厕改水厕,集中时间、人力把贫困村建设成为清洁村庄,为贫困户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伴随生态改善,延安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基本路径,693个贫困村陆续建立起集体经济组织,财政投入扶贫资金60多亿元,培育了以苹果种植为代表的一批脱贫产业。2015年以来,延安市整合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7.42亿元,让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同时,解决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延安的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20.52万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2%下降到0.66%,19.5万人告别了绝对贫困。
  黄陵县田庄镇安沟村梁峁组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该村“第一书记”刘鹏飞帮助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让村民养殖小龙虾,种植翡翠梨。2018年3月,梁峁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村民栽植翡翠梨203亩,栽植2年生的优质树苗9000余棵,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合作社每年能收益200余万元,连同小龙虾收益,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今年5月7日,随着延川、宜川两县脱贫“摘帽”,革命老区延安实现整体告别贫困。
  3 产业带动作用大
  2016年到2018年,全省实施了9万多个特色产业项目,出台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16条措施,强化党建引领,尤其是推广了“支部+X+贫困户”脱贫模式。
  “组织派我来你们家,就是来帮你们的。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家里有什么困难,产业发展有什么想法,你尽管说。咱们一块商量,希望尽快帮你脱贫致富。”黄陵县双龙镇杜洛尾村王本领对“第一书记”何晓军说的话,至今记忆深刻。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泾阳县安吴镇薛家村昝宏伟感激地说:“如果不是扶贫干部给我送来技术和知识,我也种不好大棚蔬菜,更不会有每年10余万元的收入。”
  有“秦都汉关”之称的陇县,把主导产业列入“菜单式”扶贫,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一块商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县上把这个总结为“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政府部门上菜,最后是绩效考核评菜”。
  陇县东风镇南村三组的韩引科今年56岁,他和儿子身体都有残疾,日子过得艰难。2016年,韩引科通过“菜单式”扶贫,选择养殖产业,政府给他支持3000多元。“我养的猪一年就长到150多公斤,村民都知道我养的猪好,猪肉供不应求。现在,我不但养猪,还养牛、养鸡,一年收入3万余元。”韩引科告诉记者,2018年他家脱贫了。
  同村的韩来换告诉记者,南村从甘肃引来蝴蝶花种植,去年她家种了1.5亩的蝴蝶花,收入1万余元。59岁的罗菊梅,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种了6分地的蝴蝶花,收入4000多元。蝴蝶花卖掉,地里种玉米,1亩地还能收入600多元。
  2019年,全省还有29个贫困县,77.55万贫困人口。省扶贫办工作人员表示,脱贫攻坚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下一步要做好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创建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让脱贫群众致富奔小康。
  扶贫数据:
  2012年,全省有56个贫困县。2017年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8年2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2016年以来,全省深度贫困地区选派挂职干部428名,直接投入扶贫资金8.79亿元,引进各类资金34.9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545个,带动贫困人口41.5万余人。
  2018年,省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亿元,较2017年增加7亿元。2019年,省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亿元,较2018年增加6亿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