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商洛:吹响绿色发展新号角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本报讯(记者 崔福红)“商洛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是全省最穷的地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商洛人民矢志艰苦奋斗、团结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从无到有,旅游业从弱到强,城市从小到大,收入从少到多,一个生态美、活力足、产业强的美丽山城快速崛起。2018年,商洛生产总值达824.77亿元,是1949年的2061.9倍,比2012年增加385.77亿元。”9月12日,在我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商洛市委书记陈俊以“吹响绿色发展新号角开启追赶超越新征程”为主题,介绍了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商洛市聚焦“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坚持绿色循环发展不动摇,探索出了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发展路径,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2%和11.8%。
  做强绿色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培育“两新两大+数字化”绿色产业体系,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生态+资源+新技术”模式,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两新”产业。以水能、风能、光能开发利用为重点,推动清洁能源、储能装置、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商洛电厂并网发电,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光伏全产业链成为全省典型,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雏形初显。发展尾矿综合利用企业81家,年消化尾矿约500万吨,使尾矿资源变废为宝。用好国家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金字招牌,围绕特色“商药”深度研发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扩大优质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中药材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按照“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力企业”模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把数字经济作为发展“三个经济”的突破口,成功举办了首届数字乡村发展论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全覆盖。
  坚持精准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商洛市将在今年底前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最坚实的基础。抓扶贫产业。把产业作为解决“两不愁”问题的治本之策,做大菌果药畜“4+X”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同时,紧盯“三保障”薄弱环节,高质量完成“两房”建设、安全饮水和教育、医疗等“补短板”任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抓党建领航。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动员3.2万名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实施“四扶五风六化”精神文化脱贫行动,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激荡起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突出宜居宜业宜游,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按照“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定位,以城镇群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体系。做强中心城市。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即:以商州城区为主体,以洛南、丹凤两县县城为两翼,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要素聚集发展。做精特色城镇。按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模式,建成秦岭特色小镇14个,竹林关、漫川关、云盖寺等4个镇分别跻身国家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营盘镇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网格化”“串珠式”小城镇群基本形成。做美乡村田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精心打造了云镇、后湾等52个风格迥异的美丽乡村,以及洛南巡检、丹凤棣花、商南茶园、柞水西川等一批风光优美的田园综合体,朱家湾、前店子、太子坪等4个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守护青山绿水,打造美丽中国商洛版。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保卫战”,推动美丽商洛提档升级。完成省考目标,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为老百姓幸福生活最直观的体现,荣获全国首家“气候康养之都”称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