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恓惶村”变成“希望村”
本报记者 刘晓林 王军锋 通讯员 崔晓怡
过去的西王村是“恓惶村”,如今的西王村是“希望村”。在临渭区阎村镇西王村,村民这样“定义”自己的家乡。在他们看来,由“恓惶村”变成“希望村”,脱贫攻坚战就是一道分水岭。
先说“恓惶村”的缘由,主要有三:一是地势险恶,三面临沟,全村仅有一条3米多宽的通村公路,2820亩可耕地被台塬分割得七零八散;二是干旱缺水,农业基础差,一般年份小麦亩产只有150公斤~200公斤,农业全靠天吃饭;三是没有“绿色产业”。村民以前主要以砖瓦窑为营生,又苦又累,还破坏了土地,污染了空气。砖瓦窑关停后,大家的生活更是一度陷入了窘境。村民的日子过得苦,西王村被叫成了“恓惶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西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群众眼里便是——村道从又窄又烂变得又宽又平;标准化村活动广场、标准化小学、标准化卫生室从无到有;爱心超市、道德讲堂、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精神文明活动更是常有……一切,就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让西王村由表及里越变越美好。
而更让村民刮目相看的是,“恓惶村”里最恓惶的人——43户143人贫困村民,已有30户118人摆脱了贫困,其余的村民也在健康、教育、产业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关爱。“党和政府是动真格、下势为我们断穷根!”大家称赞党的好政策,也更加坚信,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一定能给西王村带来更大的变化。
这个期待很快就实现了。2017年,临渭区结合该村的实情,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为西王村引入一家知名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投资1.5亿元发展天鹅绒紫薇苗圃产业。
短短数月,该村按照“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全村560户群众就流转土地2300余亩,建起了紫薇花种植基地。在这里,大家不仅可以领到每年每亩地8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通过基地务工赚取工资。“我家有6亩地,土地流转一年净落4800元,我在基地干活每天80元工费,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天天都有活干。”村民贺鱼昌说,自从有了紫薇花,家中的光景一日好过一日。
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年企业发放的土地流转及青苗赔偿共计260余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发放劳务费用270万元;2019年将发放的167万土地流转资金也已经拨付到位。
2018年夏季,西王村的紫薇花第一次盛开,一簇簇玫红色的花团十分艳丽,远远望去,在高低不平的梯田里,壮观的花海引来不少游人观赏。今年春夏更是繁花似锦、游人如织。以紫薇花产业为依托,西王村的村集体经济也发展起来。村上以托管服务形式入股企业,每年可得到4%的分红,承担土地平整、机械租赁等,还可另外赚取费用。应群众意愿,今年4月,村集体经济又流转土地33亩,建成了村上紫薇花种植基地,通过产业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
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在真帮真扶的脱贫攻坚战中,在干群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奋斗中,西王村的村民们亲眼看到、切身感受到农民变富、农村变美、农业变强的希望。如今,他们把西王村叫成了“希望村”,曾经那个“恓惶村”已成为了过往。
过去的西王村是“恓惶村”,如今的西王村是“希望村”。在临渭区阎村镇西王村,村民这样“定义”自己的家乡。在他们看来,由“恓惶村”变成“希望村”,脱贫攻坚战就是一道分水岭。
先说“恓惶村”的缘由,主要有三:一是地势险恶,三面临沟,全村仅有一条3米多宽的通村公路,2820亩可耕地被台塬分割得七零八散;二是干旱缺水,农业基础差,一般年份小麦亩产只有150公斤~200公斤,农业全靠天吃饭;三是没有“绿色产业”。村民以前主要以砖瓦窑为营生,又苦又累,还破坏了土地,污染了空气。砖瓦窑关停后,大家的生活更是一度陷入了窘境。村民的日子过得苦,西王村被叫成了“恓惶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西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群众眼里便是——村道从又窄又烂变得又宽又平;标准化村活动广场、标准化小学、标准化卫生室从无到有;爱心超市、道德讲堂、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精神文明活动更是常有……一切,就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让西王村由表及里越变越美好。
而更让村民刮目相看的是,“恓惶村”里最恓惶的人——43户143人贫困村民,已有30户118人摆脱了贫困,其余的村民也在健康、教育、产业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关爱。“党和政府是动真格、下势为我们断穷根!”大家称赞党的好政策,也更加坚信,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一定能给西王村带来更大的变化。
这个期待很快就实现了。2017年,临渭区结合该村的实情,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为西王村引入一家知名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投资1.5亿元发展天鹅绒紫薇苗圃产业。
短短数月,该村按照“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全村560户群众就流转土地2300余亩,建起了紫薇花种植基地。在这里,大家不仅可以领到每年每亩地8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通过基地务工赚取工资。“我家有6亩地,土地流转一年净落4800元,我在基地干活每天80元工费,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天天都有活干。”村民贺鱼昌说,自从有了紫薇花,家中的光景一日好过一日。
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年企业发放的土地流转及青苗赔偿共计260余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发放劳务费用270万元;2019年将发放的167万土地流转资金也已经拨付到位。
2018年夏季,西王村的紫薇花第一次盛开,一簇簇玫红色的花团十分艳丽,远远望去,在高低不平的梯田里,壮观的花海引来不少游人观赏。今年春夏更是繁花似锦、游人如织。以紫薇花产业为依托,西王村的村集体经济也发展起来。村上以托管服务形式入股企业,每年可得到4%的分红,承担土地平整、机械租赁等,还可另外赚取费用。应群众意愿,今年4月,村集体经济又流转土地33亩,建成了村上紫薇花种植基地,通过产业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
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在真帮真扶的脱贫攻坚战中,在干群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奋斗中,西王村的村民们亲眼看到、切身感受到农民变富、农村变美、农业变强的希望。如今,他们把西王村叫成了“希望村”,曾经那个“恓惶村”已成为了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