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就业帮扶拔穷根
——礼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扶贫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王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帮扶贫困户过程中,激发出他们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尤为重要,提供一份让他们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从而获得稳定收入,比什么都强。这正是就业扶贫的优势所在。今年以来,礼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精准靶向施策,不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力争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米冬萍 创业帮扶奔富路
  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该局根据其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创业能力。
  “朴实、实诚、热情”,这是初见米冬萍时留下的印象。米冬萍的家位于礼泉县建陵镇北部山区米家村,距离县城20余公里。她的家中,有因小儿麻痹致残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与其他贫困户不同的是,她比其他人更有脱贫致富的想法。
  2018年,米冬萍在礼泉县人社局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借助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贷款3万元开始建造大棚,种植西红柿和甜瓜,当年一座大棚就为她带来了3万元收益,良好的收益让她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今年,她更是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准备继续提升大棚经营范围,发展大棚樱桃,以期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
  李广印 公益岗位获好评
  对于有劳动能力,但是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贫困户,礼泉县人社局通过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就业援助。
  家住昭陵社区菜园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广印,现年56岁,家庭情况比较困难,妻子有精神疾病并患严重低血糖,2个女儿均已出嫁,家庭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2016年7月至今,李广印一直在菜园村村级公益性岗位工作,负责菜园村公共区域卫生清扫和村民生产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由于认真负责,坚持全天候保洁,村里的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观。连续三年,村两委和广大群众都对李广印的工作好评如潮。2018年李广印公益性岗位工资收入7200元,石榴作务年纯收入1.5万元,顺利实现自主脱贫。
  薛陆军 今年保证能脱贫
  此外,该局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建立就业示范镇和示范基地,更好地实现了贫困群众的就近就地劳务转移。特别是为贫困户牵线搭桥进行产业扶持。
  史德村的贫困户薛陆军,今年47岁,全家3口人。前几年妻子生病,孩子上学欠了不少钱。2017年2月,通过县人社局培训和牵线,利用帮扶资金,薛陆军开始和陕西天际生态农业公司合作。园区为他提供生产技术和一座设施大棚,他只需出人力,所得效益双方五五分成。“不出本钱只出力,让我每年纯收入4万到5万元,这不,两年时间我就还清了外账,今年肯定能脱贫。”
  经过多层面发力,礼泉县就业扶贫工作亮点不断,成绩可圈可点。数据最能说明一切。2019年,全县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1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00人的103%;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6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00人的192%;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17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人的178%;贫困户自主创业3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人的100%;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623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4家,“扶贫社区工厂”3家,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51人……通过促进就业带动扶贫,礼泉县人社局为全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