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米脂:产业扶贫故事多


摆脱贫困奔小康
——讲述全省27个脱贫县(区)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鱼玉军
8月23日下午2时,李海生刚从米脂县龙镇宣讲回来。最近米脂县委抽调他参加扶贫宣讲活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脱贫故事。
七旬老人的脱贫路
李海生今年75岁,是米脂县郭兴庄镇田家沟村人。他妻子瘫痪15年,自己也患有疾病,过去两人每年光医药费就支出一万余元。2014年,他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驻村干部考虑到李海生年龄较大,给他制定了土蜂养殖产业扶贫计划。李海生用5000元产业扶贫资金购买了20多箱土蜂,一边细心照料妻子,一边起早贪黑养殖土蜂。此外,他还养了几只羊子,种了一些玉米、土豆等农作物。2018年,李海生收入近2万元,他主动申请脱贫。“国家政策这么好,我更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李海生说。现在,他家里的土蜂已增加到36箱。今年春天,他又卖了四只羊,换回了一头牛犊子。目前,他家里还有8只羊,今年的收入又能增加了。
“我的蜂蜜不掺假,枣花蜜和槐花蜜一斤卖30元~35元,周边顾客赶几十里路来村里买。今年花开得好,蜂蜜产量也高,光蜂蜜已经收入了1.3万余元。”李海生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
四大产业共筑致富路
如同李海生一样,米脂县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政策的帮扶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米脂县扶贫办干部杨张钰介绍,米脂县共有建档立卡户12278户33087人。截至2018年底,全县有1.12万户3.1万人脱贫,8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目前,全县剩余在册贫困户1045户202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2018年,米脂县已成功摘掉“贫困帽”。
据了解,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米脂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通过扶持山地苹果和小米两大主导产业、培育电商和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尽力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
在山地苹果方面,在一系列政策激励下,米脂县2893户8679名贫困人口建成果园1.23万亩。另外,全县有2000多名贫困人口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目前,米脂县苹果栽植面积20万亩。小米作为米脂县传统优势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年产量3万吨。今年7月,米脂小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第二批国家创建名单,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电子商务和光伏发电作为新兴产业,米脂县也走在了前列。2015年,米脂县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现有县级电商中心1个、电商企业6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19个。2018年,米脂县网络销售3.06亿元,其中农产品销售7960万元。在光伏发电方面,2017年以来,米脂县筹集资金1.99亿元,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20个,总建设规模25.443兆瓦,受益贫困人口5770户,现已全部并网发电。
榆林市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王国忠介绍,2016年至2018年,米脂县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11亿元,社会各界投入帮扶资金近1亿元。今年,米脂县将整合财政资金4.68亿元,稳步推进脱贫攻坚,预计有617户1417人脱贫。下一步,米脂县将结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引导农业向主导产业聚集,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品牌推广等方面加大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