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巴山深处扶农桑
爱国情 奋斗者
本报记者 陈新涛 黄敏
位于巴山深处的岚皋县佐龙镇,有一位年近六旬、扎根基层三十余载的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鄢帮荣。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鄢帮荣一直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提起他的名字和事迹,在佐龙镇可谓家喻户晓。
“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虽然条件差、生活苦,但我越干越有兴趣,越干越有感情。”8月17日,在佐龙镇农综站办公室,鄢帮荣提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坚守,语气平和而淡定。
现年58岁的鄢帮荣,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蚕桑辅导员、农技推广员和农技站站长等职务。此后,还担任过原正沟乡(现已合并至佐龙镇)乡长和党委书记。2004年,鄢帮荣从乡党委书记的岗位调整到农技站,再次任站长直到现在。“虽然这些年有很多次升迁机会,但我最爱的还是农技服务工作,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每一项农业新技术推出之初,最难的就是如何让农民接受。为此,鄢帮荣在做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工作的前提下,让农民真切感受到新技术的优势。1982年,他在华兴村首推玉米田套种地膜土豆,增产效果突出。同时,他又成功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小麦田里,推广面积1.5万亩。
在此期间,鄢帮荣还针对山区玉米田早期容易缺苗的情况,研发出玉米育苗移栽三项技术,先用玉米制钵器进行集中育种,再移栽大田,从而保证了每亩苗数的密度。这一技术的成功推广,使当地玉米的产量从每亩220公斤增长到每亩260公斤。此外,鄢帮荣还独立主持了水稻良种推广和旱育抛秧工作,良种良法推广面积达56万余亩,产量从原来每亩451公斤增长到501公斤。
2012年,佐龙镇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的重任又落在了鄢帮荣的肩上。为此,他常常扑到一线,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在他的努力下,如今,该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9个,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69个、家庭农场10个、现代农业园区25个。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鄢帮荣先后在两个村担任工作队长,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使得包扶的远景村花椒产业达到1200余亩、朝阳村发展林下魔芋1460亩,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多年来坚守一线,默默奉献,鄢帮荣获得诸多荣誉。他先后被评为2007年全县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08年全县农业重点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全市“农业先锋”人物……去年,他更是被评为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个人,受到省级通报表扬。
“再过两年我就退休了,但是如果组织需要,我还会回来继续发挥余热。”鄢帮荣深情说。回首三十余载风风雨雨,品味时光交替中的点点滴滴,他把一腔热血献给了脚下这片土地,在巴山汉水深处书写闪亮华章。
本报记者 陈新涛 黄敏
位于巴山深处的岚皋县佐龙镇,有一位年近六旬、扎根基层三十余载的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鄢帮荣。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鄢帮荣一直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提起他的名字和事迹,在佐龙镇可谓家喻户晓。
“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虽然条件差、生活苦,但我越干越有兴趣,越干越有感情。”8月17日,在佐龙镇农综站办公室,鄢帮荣提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坚守,语气平和而淡定。
现年58岁的鄢帮荣,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蚕桑辅导员、农技推广员和农技站站长等职务。此后,还担任过原正沟乡(现已合并至佐龙镇)乡长和党委书记。2004年,鄢帮荣从乡党委书记的岗位调整到农技站,再次任站长直到现在。“虽然这些年有很多次升迁机会,但我最爱的还是农技服务工作,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每一项农业新技术推出之初,最难的就是如何让农民接受。为此,鄢帮荣在做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工作的前提下,让农民真切感受到新技术的优势。1982年,他在华兴村首推玉米田套种地膜土豆,增产效果突出。同时,他又成功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小麦田里,推广面积1.5万亩。
在此期间,鄢帮荣还针对山区玉米田早期容易缺苗的情况,研发出玉米育苗移栽三项技术,先用玉米制钵器进行集中育种,再移栽大田,从而保证了每亩苗数的密度。这一技术的成功推广,使当地玉米的产量从每亩220公斤增长到每亩260公斤。此外,鄢帮荣还独立主持了水稻良种推广和旱育抛秧工作,良种良法推广面积达56万余亩,产量从原来每亩451公斤增长到501公斤。
2012年,佐龙镇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的重任又落在了鄢帮荣的肩上。为此,他常常扑到一线,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在他的努力下,如今,该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9个,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69个、家庭农场10个、现代农业园区25个。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鄢帮荣先后在两个村担任工作队长,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使得包扶的远景村花椒产业达到1200余亩、朝阳村发展林下魔芋1460亩,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多年来坚守一线,默默奉献,鄢帮荣获得诸多荣誉。他先后被评为2007年全县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08年全县农业重点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全市“农业先锋”人物……去年,他更是被评为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个人,受到省级通报表扬。
“再过两年我就退休了,但是如果组织需要,我还会回来继续发挥余热。”鄢帮荣深情说。回首三十余载风风雨雨,品味时光交替中的点点滴滴,他把一腔热血献给了脚下这片土地,在巴山汉水深处书写闪亮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