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产业兴乡村美 百姓日子比蜜甜
    扫码观看相关报道

  摆脱贫困奔小康
  ——讲述全省27个脱贫县(区)的脱贫故事
  杨磊 通讯员 贾寰
  八月的延长骄阳似火,农户郑志亮仍在他家的拱棚内忙着拾掇他的“致富菜”。
  今年54岁的郑志亮是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村民,有4个子女,每年开学之前都要向亲戚们借钱凑齐孩子们的学费,曾被纳入贫困户。自延长县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后,为该村建了扶贫拱棚产业,郑志亮争取了两个拱棚,种植大棚蔬菜,由于脱贫心切,他每天都忙碌在棚里。经过近两年的辛勤劳作,他现在已经脱贫了。
  郑志亮笑着算起了他的收入:“除了拱棚一年收入的1万多元,还有村集体护林员一年6000元,流转土地一年3000多元,养了3头牛还抽空打点零工,一年又有四五千元收入,全年收入2.5万元左右。如今,3个孩子已经成家,有了工作岗位,郑志亮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党的政策好,政府给我们村建了拱棚产业,我栽种了2个拱棚,有产业了,一年我家就增加了1万多元的收入”。郑志亮高兴地说。
  走进安沟镇朱家河村69岁的脱贫户张月宪家的院子,左边是绿油油的菜园子,右边是三孔崭新的窑洞,清一色的铝合金门窗,侧面还有三间平房,还种养了些花草,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2017年,张月宪把自家8亩果园承包给别人,签了10年合同,一年5500元,并入股了村集体养殖企业每年分红;村上还给他协调了公益性岗,加上老俩口的养老补贴,一年下来收入近2万元,日子过得也自在舒坦。目前像张月宪老人一样,全村人的生活都是有声有色。
  自2015年延长县委组织部包扶朱家河村以来,除了基础设施帮扶外,还大力扶持苹果产业发展,全村栽苹果树800亩,年收入达200余万元;并通过“三变改革”帮助贫困户入股分红,及流转土做活产业,该村户户上演了“变脸记”。
  自脱贫攻坚以来,延长县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户精准施策,找准“病根”拔“穷根”;坚持长短结合,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共投入2.3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发展苹果、葡萄、花椒、棚栽等长效产业,为贫困户长期增收打下基础。同时,扶持养猪、养牛、养鸡、种植蘑菇等短期项目,保障贫困户近期收入过线。
  2018年9月26日,省政府批复延长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目前,延长县8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9077户2016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8899户1986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1.86%下降至0.25%。剩余贫困人口计划2020年全部脱贫。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