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让贫困群众挺起脊梁
本报记者 边浩 通讯员 李一珂
自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宝鸡高新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身边典型激发贫困群众致富信心,增强脱贫斗志。截至6月底,高新区433户计划脱贫户中,义务教育、安全饮水、医疗保障达标率100%,安全住房达标率100%,收入达标402户,达标率92.8%。预计到9月底,将完成宝鸡市下达的全区1454人的脱贫任务。
激发群众干事热情
钓渭镇红星村地处秦岭北麓,村民靠外出打工和种植花椒维持生计。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红星村花椒种植难成规模,利润微薄。
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红星村扶贫不扶懒、治穷先治愚,村干部多次走进贫困群众家里,帮助寻找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还在全村进行宣讲教育。如今,贫困户种植花椒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少人入股村上的合作社和公司,每年能拿到千元分红。
为了杜绝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宝鸡高新区通过“爱心超市”激发大家的脱贫动力。千河镇寨子村贫困户通过参加村上劳动、给邻里帮忙等方式,获得积分后可以从“爱心超市”换取物品。这样的形式大大调动了村民发展产业、热爱劳动的积极性,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动力。
上半年,宝鸡高新区通过网站、微博等多种平台,对各类脱贫政策进行专栏刊播和解读,在辖区86个村开展各类道德讲堂126场,受众6000余人;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00余场,受众近5000人次;57个村设立了脱贫风采榜,17户家庭被评为市区级文明家庭。
引导群众主动脱贫
天王镇关尔下村四组村民赵军辉患有突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了治病花光家中积蓄,还背负了巨额外债,生活举步维艰。镇村干部鼓励他劳动致富、产业脱贫,为其制定了脱贫计划。赵军辉重拾生活信心,养起了蜜蜂,仅用两三年时间,养蜂获利6万余元。经过多年的努力,赵军辉摘掉了“穷帽子”,他还为村上养蜂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全村人致富。
天王镇钓鱼台村村民马伟威双眼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几乎失明,打工挣的钱根本维持不了生计。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马伟威开起了磨坊和养猪场,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7年,马伟威荣登自强励志类“陕西好人榜”。
钓渭镇张家村黄建林的父亲脑梗偏瘫在床,为了照顾父亲,他辞掉工作。为了帮助父亲康复,黄建林自己制作了一台康复训练机。由于机器使用简单,很多人慕名求购。通过口口相传,黄建林的康复训练机名气越来越大,他抓住这个商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18年,黄建林荣登孝老爱亲类“陕西好人榜”。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钓渭镇西崖村背靠秦岭,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如何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实现贫困户增收,是长期以来萦绕在西崖村党支部全体委员心头的难题。去年,经过多方调研和考察,西崖村决定开发本村丰富的花蜜资源,发展中蜂养殖。
如今,西崖村颜容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64万余元,建成3期养殖基地,投入优质中蜂600余箱,实现中蜂蜂蜜产量1500余公斤,分红覆盖全村28户贫困户91人,产业集群规模初显成效,辐射带动全村中蜂养殖发展壮大。
记者从宝鸡高新区脱贫办获悉,全区在扶贫扶志工作中,除了增强群众自身的脱贫意愿和信心外,还增强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从政策支持、产业扶持等方面,为贫困群众提供全方面的帮助。宝鸡高新区扶贫扶志工作全面,全区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脱贫意愿越来越强了。G
自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宝鸡高新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身边典型激发贫困群众致富信心,增强脱贫斗志。截至6月底,高新区433户计划脱贫户中,义务教育、安全饮水、医疗保障达标率100%,安全住房达标率100%,收入达标402户,达标率92.8%。预计到9月底,将完成宝鸡市下达的全区1454人的脱贫任务。
激发群众干事热情
钓渭镇红星村地处秦岭北麓,村民靠外出打工和种植花椒维持生计。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红星村花椒种植难成规模,利润微薄。
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红星村扶贫不扶懒、治穷先治愚,村干部多次走进贫困群众家里,帮助寻找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还在全村进行宣讲教育。如今,贫困户种植花椒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少人入股村上的合作社和公司,每年能拿到千元分红。
为了杜绝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宝鸡高新区通过“爱心超市”激发大家的脱贫动力。千河镇寨子村贫困户通过参加村上劳动、给邻里帮忙等方式,获得积分后可以从“爱心超市”换取物品。这样的形式大大调动了村民发展产业、热爱劳动的积极性,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动力。
上半年,宝鸡高新区通过网站、微博等多种平台,对各类脱贫政策进行专栏刊播和解读,在辖区86个村开展各类道德讲堂126场,受众6000余人;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00余场,受众近5000人次;57个村设立了脱贫风采榜,17户家庭被评为市区级文明家庭。
引导群众主动脱贫
天王镇关尔下村四组村民赵军辉患有突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了治病花光家中积蓄,还背负了巨额外债,生活举步维艰。镇村干部鼓励他劳动致富、产业脱贫,为其制定了脱贫计划。赵军辉重拾生活信心,养起了蜜蜂,仅用两三年时间,养蜂获利6万余元。经过多年的努力,赵军辉摘掉了“穷帽子”,他还为村上养蜂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全村人致富。
天王镇钓鱼台村村民马伟威双眼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几乎失明,打工挣的钱根本维持不了生计。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马伟威开起了磨坊和养猪场,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7年,马伟威荣登自强励志类“陕西好人榜”。
钓渭镇张家村黄建林的父亲脑梗偏瘫在床,为了照顾父亲,他辞掉工作。为了帮助父亲康复,黄建林自己制作了一台康复训练机。由于机器使用简单,很多人慕名求购。通过口口相传,黄建林的康复训练机名气越来越大,他抓住这个商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18年,黄建林荣登孝老爱亲类“陕西好人榜”。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钓渭镇西崖村背靠秦岭,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如何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实现贫困户增收,是长期以来萦绕在西崖村党支部全体委员心头的难题。去年,经过多方调研和考察,西崖村决定开发本村丰富的花蜜资源,发展中蜂养殖。
如今,西崖村颜容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64万余元,建成3期养殖基地,投入优质中蜂600余箱,实现中蜂蜂蜜产量1500余公斤,分红覆盖全村28户贫困户91人,产业集群规模初显成效,辐射带动全村中蜂养殖发展壮大。
记者从宝鸡高新区脱贫办获悉,全区在扶贫扶志工作中,除了增强群众自身的脱贫意愿和信心外,还增强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从政策支持、产业扶持等方面,为贫困群众提供全方面的帮助。宝鸡高新区扶贫扶志工作全面,全区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脱贫意愿越来越强了。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