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平利:庖汤宴变致富链










通讯员 胡后兵 王韬 文/图
“猪卖出了牛的价值。”7月28日,家住平利县双杨村6组的贫困户李金从,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钞票笑得合不拢嘴。当天,和李金从同样高兴的还有吴明富、张龙正等9户村民。
两个半小时、带动9户贫困户受益、贫困户李金从“独享”6100元,这成果是平利县委办策划实施的文化扶贫产业项目——“平利县农家庖汤宴”带来的实效。
“全县实行村级总队长机制后,县委办主任李仕阳发现庖汤宴具有丰富内涵和县域特色,群众参与热情高,具有可开发的基础条件,于是提出打造平利县农家庖汤宴文化。”回忆起农家庖汤宴项目“诞生”,双杨村“第一书记”黄开华说道。
平利县委办借助双杨村扶贫网络“第一书记”超市平台,以安康、湖北等游客为目标主体,以吃住游玩为载体,以农家宴席为核心,深度挖掘和复原双杨村庆丰收时举办的庖汤宴,打造网络订购、现场观赏、以吃为主的文化扶贫项目,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
7月21日,平利县农家庖汤宴在双杨村首次开席,来自县内外60余名游客,观看原始农家宰牲仪式,感受农村鲜活的庆丰文化,品尝农村风味庖汤宴席菜品。活动当天,120多公斤原生态猪肉通过线上订购、线下购买,当场销售一空,加之3桌庖汤宴席,不到5个小时,贫困户李正平一头猪的总收入突破5600元,比平时多赚2000多元。
7月28日,第二次举办的庖汤宴到场人数近百人,130多公斤肉上架两个半小时被“抢空”,户主李金从的猪肉总收入突破6100元,带动9户贫困户增收。
“双杨村的庖汤宴文化,具有天然的在地性与亲和性。贫困户熟知度比较高、参与性强。做成产业项目后,不但开阔了贫困户视野,还能增强致富本领和自信心,提高其市场经济适应能力,更能提升农村文化产品生产率,增强扶贫脱困效应,也是实实在在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的市场对接问题,是一种‘授人以渔’的精准扶贫方式。”李仕阳分析道。
为保障项目健康运营,切实发挥项目引领脱贫致富的作用,平利县委办在指导庖汤宴运营时,大力开发新岗位,增加用工人员,力争将更多贫困户镶嵌进来。
“下一步,我们打算加大项目框架架构,成立合作社,引进市场主体承办,力争将平利县农家庖汤宴打造成村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支柱项目,成为全县有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扶贫项目。”正在加班加点策划第三场庖汤宴事宜的县委办干部柳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