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渭北说

  姚骏骊

  渭北,泛指陕西境内渭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渭北一般都是黄土台塬,有的折皱,有的平展,有的坡高,有的坡缓,有山沟峪涧,有河池梁峁,是介乎于关中渭河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带。
  渭北一带横亘东西,从关中平原瞭望,仿若一条巨型腰带,又因这里干旱缺雨,过去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习惯上被称为“旱腰带”。
  旱腰带上的渭北,土地广袤、地广人稀、植被薄弱,无霜期短,多以生产杂粮为主,兼以养猪牧羊,还有煤炭等能源,人皆敦厚、民风淳朴、低调务实。
  渭北男人一般都为四棱四正的方脸,粗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大眼睛,魁梧的身板上透着阳刚之气;渭北女人大都贤惠善良懂礼数,红彤彤的“高原脸”是顶着风霜雪雨辛苦劳动的印记。
  渭北的冬天来得早,气候寒冷,也较漫长。生炉子、烧土炕、插电热毯,这些是家家户户越冬必做的事。
  渭北的春天来得晚,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来形容最为恰当。陕南的花先开,然后是关中,再次是渭北,最后是陕北。这样的顺序、层次、阶段,给渭北的阶梯形地貌、梯田式庄稼、山野般图画平添了诗意美、原始美、生态美。
  到了夏天,关中的人们已热得离不开空调,渭北的早晚睡觉却要盖被子。除了中午焦灼的阳光直晒,只要你站在树荫下,或者待在窑洞里,即使没有风扇,身上也不会出汗。
  上班的或住楼房的人们,顶多是在三伏天中午开一会风扇或空调,昼夜温差大使渭北的不少县成为城里人羡慕向往的避暑好去处。古代的皇家避暑胜地甘泉宫、九成宫、玉华宫等都位于渭北,至今仍是人们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进入秋天,渭北粮食作物趋于成熟,各类果实挂满枝头,五谷蔬菜等待收获。天正蓝,云亦淡,金秋之丰腴,如待产之孕妇,稻黍飘香,一派生机,为冬藏做着最充分的储备。
  渭北是一处古老的土地。从周人在豳定居、教人稼穑、子孙繁衍、农耕发展开始,一代代人们在这里开拓美好的生活。
  渭北是一块英雄的土地。这里涌现出了王翦、柳公权、孙思邈、寇准、范宽、王杰、王鼎、井勿幕、于右任、胡景翼、杨虎城、李仪祉、范紫东等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成为渭北人的骄傲。
  渭北是一方富饶的土地。如今,除了粮食,苹果、酥梨、核桃、葡萄、冬枣、草莓、西瓜、甜瓜、大棚蔬菜等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旅游、观光、体验等为主的农家乐遍地开花。
  人们在都市辛劳工作后,双休日可以选择到渭北的任何一个地方休闲度假。走入渭北,拥抱自然,远离喧嚣,空气清新,美食琳琅,疲惫不再,岂不悠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