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沃野农业:从10万元走向1亿元
    定边县沃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业示范园核心区的喷水设施在进行喷灌作业。    周鑫俞 摄

    李林军在设施蔬菜大棚里查看青椒长势。 周鑫俞 摄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王竹霞
  44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7家龙头企业、1650余家专业合作社、650余家家庭农场,这些遍地开花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定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中定边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其创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全省现代农业的典范。
  从一名抱着“铁饭碗”的小学教师,变身为走上省级领奖台的高级职业农民;从被人质疑的“骗子”,成长为全县发展设施农业的“领头雁”;从10万元的合作社,发展成资产近1亿元的农业公司;14年来,李林军的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载了太多的创业艰辛。
  1 320万元赔偿树起信誉
  绥德师范学校毕业的李林军原本是定边县海子梁小学的一名教师。2005年,30岁的李林军听说山东省寿光市设施农业搞得好,一亩大棚一年能收入十万元,顶得上他五六年的工资,这令他非常羡慕。这一年国庆节假期,李林军去寿光学习考察。一个西瓜三十多斤、辣椒树有一人高、实施滴水灌溉,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犹如一股春风彻底吹醒了李林军被禁锢的思维。
  2006年,李林军向同事借款,建起了12座塑料大棚,当年就收入13万元。占地八分的一座大棚一年收入一万多元,这个消息传遍周边乡镇,村民纷纷前来“取经”。
  2007年,李林军带领80多位农民贷款建起60多座大棚。由于缺乏种植技术,许多农民连成本都没收回来。李林军认识到种植大棚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科学技术和服务。李林军决定辞去“铁饭碗”,专职当农民。
  2008年3月,李林军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30亩土地,建起了27座育苗棚。2010年,合作社年育苗量超过1000万株,推广辣椒2000亩、西瓜3000多亩。
  创业路上难免遭遇挫折。2010年,定边县遭受阴雨低温天气,合作社的西瓜出现“空心”,引发许多农民对李林军的质疑和谩骂。
  “赚钱事小,信誉事大,丢什么也不能丢掉农民的信任。”李林军说,为此,他向每户农民赔偿900元,累计损失320万元。无奈的赔偿换回了民心,李林军成了农民眼里的可靠人,就连甘肃、宁夏、内蒙古的农民也前来订制种苗,次年种苗销售量增长了三倍。
  2 统一生产带动农户发展
  2011年3月,李林军注资1000万元,创建定边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占地2000亩,包括1460亩种植示范区和540亩核心功能区。目前,该公司累计完成投资近1亿元,建成了定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生产经营覆盖5个乡镇48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农民3000多户。2018年,公司培育种苗1.2亿株,服务农田4万亩,带动生产瓜果蔬菜24万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0万元,种植户销售收入3亿元。
  “我们实行‘五统一’服务模式,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水平,规避市场风险。”7月18日,正在忙碌的李林军介绍。
  据了解,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统一生产规程,常年聘请技术员深入田间指导技术、监督生产,所有产品实行“一箱一号”或“一瓜一号”的产品可追溯制度,均使用“白泥井”牌商标,统一购销。
  “我今年种了20座普通日光大棚,建设了2座标准化温室大棚,全部种植辣椒。目前,头茬辣椒卖了15万元,再摘上两茬,估计加起来能收入40多万元。”7月18日,定边县白泥井镇先锋村村民牛静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细算了一下,全镇大棚收入突破20万元的农户可达500户,先锋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3.1万元。
  目前,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研试验、农业示范、生产服务、物流配送、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建设的园区被中省有关部门评为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省人社厅确定的创业孵化基地,省科技厅确定的星创天地。
  3 “五优先”助力贫困户脱贫
  “一座大棚一年能收入一万多元,十八座大棚能收入二十多万元呢!”7月18日,白泥井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马钢途笑着说。马钢途在李林军的帮助下,顺利种上了大棚,不仅成功脱贫,而且手头有了结余,盖上了新房。
  定边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沃野农业有限公司推出“五优先”的扶贫模式:向全县贫困户给予25%的种苗补贴,提供全程农产品信息服务。公司还保障贫困户技能培训全覆盖,优先和贫困户签订收购订单。
  近年来,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累计向100多户贫困户优惠提供种苗228万株,优惠价值57万元;培训农民创客550人次;连续三年组织贫困户赴山东、山西、甘肃等地培训415人次。
  在精准扶贫中,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效打通政府、企业、农户、市场信息交汇渠道,结合贫困户实际需求,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依托现代特色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8年3月6日,李林军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特派员”。他在代表受表彰人员发言时说:“我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高级职业农民,深感荣耀。我希望自己成为家乡的一张名片,农村也能走出更多的现代职业农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