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旬邑:“智志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摆脱贫困奔小康
——讲述全省27个脱贫县(区)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王琦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旬邑县坚持县镇村书记一起抓、四套班子一块干、党员干部一条心,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如期顺利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目标。截至2018年,旬邑县累计实现脱贫12798户4708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8.8%降至0.89%。
自强励志的好榜样
刘军海,旬邑县职田镇车村寺坡组村民,全家4口人,他和妻子都身患残疾。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和扶贫政策的帮助,刘军海积极发展肉兔养殖,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养殖户。
一开始,刘军海积极学习养殖知识,不断努力实践,从起初的30只兔子发展到300只。后来,刘军海打算扩建兔舍,但是资金都用在了购买兔苗和饲料上,他非常着急。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让他在享受扶贫产业资金5000元的基础上,又帮其争取到3000元的脱贫创业基金及中国农业银行无息贷款3.5万元,扩建兔舍的资金基本得到解决。
如今,刘军海的肉兔养殖场已经搬到新场地。刘军海盘算:“养殖场现在有400只兔子,计划年底发展到600只。到时,我家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了。”
惠农服务的实践者
张爱玲是陕西德盛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公司在她的倡导下成立了一支专业的惠农服务队。该服务队向太村镇、郑家镇、张洪镇等乡镇贫困村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培养致富带头人,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能。
在张爱玲的带领下,公司投入100万元在张洪镇新昌村帮助部分贫困户和优秀果农的果园建立防雹网示范园;免费发放价值20余万元的高端生物制剂生产资料,全程跟踪服务指导生产富硒苹果、SOD苹果;通过防雹网示范园效应后期扩大建设面积,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电商也在迅速崛起。张爱玲对农户进行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培训,通过电商平台把旬邑的农特产推广出去,带动并改变了更多贫困户的生活。
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7年3月,程治国被旬邑县教育局选派到马栏镇后义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针对后义阳村位置偏僻、群众观念落后、产业发展单一的情况,程治国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研究分析,结合后义阳村地处革命老区的特色优势,为该村确立了发展现代果业、中药材、特色养殖、劳务输出和观光农业等为主体的长、中、短期产业发展项目。
2018年,后义阳村与宁夏仙草汇科技有限公司达成订单式合作共识。县教育局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企业提供党参种苗和栽植技术,30户贫困户种植党参123亩,年底实现收入21.5万元。
今年,陕西粮农集团在后义阳村流转土地150亩,建成了以果业种植、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目前,全村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苹果295亩、高产玉米1100亩,猪羊鸡存栏260余只,劳务输出268人,为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