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扶起“志”与“智” 彰显“精气神”




本报记者 边浩 通讯员 李一珂 文/图
7月23日正值大暑节气,记者走进宝鸡高新区八鱼镇寨子岭村,看到一串串套着纸袋的葡萄长势喜人。“今年收成不错,再加上新建的电商中心能解决销路问题,相信大家的收入肯定比去年高!”寨子岭村村委会主任王广计笑着说。
今年以来,宝鸡高新区积极动员驻区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多种渠道创新完善企业帮扶体制机制,构建出了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企业与村结成对子共建扶贫“爱心桥”
八鱼镇寨子岭村种植葡萄已有多年,如今全村372户1568人,种植葡萄2500余亩,每年产值达3000万元左右。王广计告诉记者,虽然凭着种葡萄全村人收益不错,但大都以低价卖给收购商,村民的收益受到了限制,不能达到最大化。
高新区开展村企共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后,区上帮助寨子岭村联系了高新区某单位结对帮扶。对方与村干部进行对接沟通后,出资50万元为村子援建电商平台综合楼,还增设办公设备、农产品检测设备等,通过电商平台将新鲜葡萄销售出去,省去了中间商的差价。目前,电商平台综合楼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9月就能够投用。
据高新区脱贫办工作人员介绍,村企共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后,高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经济发展局积极动员组织企业参与“村企共建”行动,跟踪调研帮扶进度;宝鸡市脱贫办、农业农村局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扶贫项目及各村各户需求,对帮扶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等。
目前,高新区促成辖区102家企业与86个村结对。企业将自身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资源与农村的土地、生态、劳动力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爱心捐赠等多种形式有效扶贫,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输血”+“造血”全面扶贫摘“穷帽”
要让贫困户彻底脱贫,发展产业扶贫是关键。为此,宝鸡高新区支持、鼓励村企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建立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企业获得、村里得益、农民受惠的长效机制。
7月22日,记者在高新区钓渭镇颉头村采访时看到,该村的现代化养鸡场、环保新型砖厂,以及现代农业园都已初现雏形。这种由企业投资、村上合作社牵头发展的产业,让贫困户既能领到土地流转收益,每年还能享受分红,在企业打工还有工资。
“一直以来,村民主要靠种花椒、核桃,养猪、养牛挣钱,由于村子位于山坡地带,收入一直不高。现在,企业和村上的合作社共建合作后,村民的小本生意变成了集群发展,收益自然大不一样。”该村党支部书记曹栓录说。
据钓渭镇工作人员介绍,高新区的企业非常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吉利公司还与镇上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由企业出资100万元,建设5亩日光温室、15亩塑料冷棚,栽植1650棵四季梨果树苗等。建成后,不仅能为全镇173户贫困户带来不少收益,还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现在,高新区在村企共建工作中,已经基本实现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为重点,通过“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引导企业结合帮扶村的实际,推动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业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如今,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担当,出钱出力帮助贫困户摘“穷帽”,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了坚实的基础。据高新区脱贫办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高新区将在消费扶贫方面发力,扩大农产品外销,让高新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