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刘建贵:轮椅上书写精彩人生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杜飞科 文/图
  遭遇不幸,有的人自怨自艾、悲叹命运无常;面对贫困,有的人不思进取、坐等“好日子”降临。佳县青年农民刘建贵,21岁患病致下肢瘫痪。近10年来,他与病魔抗争,向贫困宣战,冲破前进道路上的种种羁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身残志坚、奋发图强的理想情怀,在轮椅上铭刻了新时代残疾青年奋斗的足迹。
  21岁时,他的梦碎了
  今年30岁的刘建贵,是佳县峪口乡谭家坪村农民。上高中时,他不忍看着瘦弱的父亲下煤窑、搬砖块支撑全家的生活,便辍学外出打工,学习汽车修理技术。他为人善良,吃苦耐劳,深得老板和同事的喜爱。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春节,21岁的刘建贵回家过年,感觉身体不适。经过榆林、西安、北京等地多家医院检查,他被确诊患有硬脊膜外脓肿疾病,虽经手术治疗,但病情恶化、脊髓损伤,双下肢失去知觉。
  面对巨额的花费,看着日渐憔悴的父母,刘建贵痛定思痛,放弃了治疗,说服父母回家康复。刘建贵曾一度认为自己成了“废人”。
  重新站了起来
  回到家里的刘建贵,被完全固定在了轮椅上。为了让他能站起来,刘建贵父母抱着他,用肩膀扛、用头部顶、用绳索拉,每天做康复练习。几年后,刘建贵终于拄着拐杖站了起来,而且学会了走路。
  2016年,刘建贵一家被列为贫困户。为增加收入,刘建贵打算从事网络销售,在微信朋友圈宣传销售家乡的红枣。得知此事后,驻村工作队给刘建贵送来了电脑、封口机、去核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并为他培训技术、联系货源和客户。
  在众人的关怀帮扶下,刘建贵在轮椅上、电脑前拼搏,凭借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2017年,刘建贵网络销售纯收入6000余元,2018年营销纯收入2万多元。2018年,刘建贵主动提出脱贫申请,退出贫困户序列。
  “大家的关怀是我精神上的支柱,精准扶贫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刘建贵感慨地说。
  他引领贫困户致富
  脱贫后的刘建贵没有忘记身边的贫困户。他将周边村庄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建立“贫困户生产+电商销售”的经营模式,从贫困户手中收购了红枣、核桃、芝麻、粉条、手工挂面等土特产品,精选分级后真空打包,网上销售,带动周边乡村种植业的发展。
  “没有政府的帮扶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光要自己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还要激励更多人通过自身努力过上幸福生活。”刘建贵说。
  2018年,刘建贵创建了“佳县残疾人联盟”微信公众号,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并用自己的经历激发他们的生活信心。与此同时,他还加入了陕北爱心志愿者联盟,随志愿者团队多次慰问道德模范、看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生活困难家庭。此外,他还成为佳县“扶贫扶智扶志宣讲团”成员,深入到贫困村宣讲自己的脱贫故事。
  “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就能够改变命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刘建贵在宣讲时这样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