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昔日一烧了之 今朝“点草成金”
——今夏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记
    利民专业合作社在田间进行小麦秸秆捡拾打捆作业。
 
  核心提示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把“三夏”秸秆综合利用措施落到实处,为完成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87%的目标奠定基础。
  ■今年,宝鸡市“三夏”捡拾小麦秸秆82.9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68.97万亩,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
  ■三年来,宝鸡市对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进行叠加补贴,投入财政资金13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35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累计达20859台件。
  本报记者 陈新涛 赖雅芬 文/图
  三秦大地,夏收正酣。
  6月8日,宝鸡市陈仓区幕仪镇洞坡村农民王载舟像往年一样,利用联合收割机收完9亩多小麦后,多余的秸秆被打捆机打成包,整齐地码放在地头。这些麦秸捆不一会儿工夫就被装车运走了。在老王印象中,收完麦子后,一把火将麦茬烧了,似乎已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眼下,正值我省“三夏”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更是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监管的关键时期。对于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秸秆处理难问题,宝鸡市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麦田里的“打捆神器”
  6月10日,陈仓区贾村镇的麦田里,收割机、打捆机纵情忙碌。随着一亩亩麦子粒粒归仓,一根根秸秆也被打包回收。
  “一捆秸秆看着不多,解开绳子能装一辆三轮车。”利民秸秆利用合作社理事长王九利一边忙活,一边说。晌午时分,该镇蟠龙大道旁的麦地里,联合收割机刚刚驶离,打捆机就来了。红色的庞大身躯驶过,留下一个个长约9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重约20公斤的麦秸捆。
  “合作社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就是6月,从月初到月底,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6点,可以说是‘连轴转’,社员们中午甚至顾不上吃饭。”王九利说,经过打捆压缩,一亩麦地可出7到8个麦秸捆,6亩地可出1吨麦秸。
  据了解,利民秸秆利用合作社现有社员176人、农机设备143台、机具库棚1760平方米、秸秆堆存场地120亩。这是一家集小麦秸秆捡拾、饲草加工、贮存、销售、农田作业、农资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综合社,年经营收入近千万元。
  “目前,在我社营业收入中,秸秆综合利用的收入能占到七成。作业区域涵盖陈仓、金台、凤翔、千阳和陇县,最远到甘肃省灵台县,作业面积达5万亩。”王九利颇为骄傲地说,“这两天社里的60多台打捆机全派出去了,忙是忙了些,但社员们都干劲十足。”今年,利民秸秆合作社花费230万元,从美国引进了一台捡拾打捆机,每天可捡拾麦秸400吨,作业效率明显提升。
  “我省的千阳、陇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有大型养牛场,这些麦秸作为牛饲料,都能实现定向销售。今年每吨可卖到600元,比去年提高了100元,预计今年仅麦秸打捆一项就有近200万元的纯收入。”对于合作社接下来的发展,王九利信心十足。
  秸秆利用的“宝鸡模式”
  宝鸡市辖9县3区,耕地面积550万亩,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农作物秸秆年产量240万吨左右。作为保护大气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该市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全市已构建起多元化、产业化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连续3年实现重点考核期内秸秆“零焚烧”,形成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宝鸡模式”。
  宝鸡市农机管理站站长张建强说:“今年,宝鸡市将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万亩示范田7个、千亩示范田5个,示范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全市‘三夏’捡拾小麦秸秆82.9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68.97万亩,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
  从2015年开始,宝鸡市就出台相关措施,对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进行叠加补贴,补贴额不断加大。三年来,该市投入财政资金13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35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累计达20859台件,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和还田利用。全市涌现出扶风政泰、岐山联盟、利民合作社等一大批秸秆机械化利用的中坚力量,保证了农作物秸秆能用尽用,减少田里的可燃物,有效遏制焚烧现象。
  推动秸秆利用保蓝天
  据悉,省委、省政府已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蓝天保卫战的任务清单。各地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综合措施,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为完成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87%的目标奠定基础。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全省各地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秸秆利用机具规模,对秸秆利用机械做到应补尽补。依托机械化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公司和经营大户,发挥其对秸秆的收贮带动作用,拓展利用渠道,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实现秸秆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同时,加强与环保、公安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加大秸秆焚烧治理,严厉打击秸秆露天焚烧。
  “我省要以关中粮食、奶畜主产区万(千)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示范田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小麦免耕宽幅播种、秸秆捡拾打捆离田、粉碎还田等机械和技术的推广,积极开展小麦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在今年全省“三夏”机械化农业生产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黎旭说。
  多年来,我省引进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形成和创新了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途径:一是还田利用,大力推广小麦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装置,解决了小麦收割后秸秆均匀铺撒问题,变废为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捡拾回收,积极推广小麦秸秆打捆捡拾,推进秸秆多种利用,与养殖企业、板材加工企业、食用菌栽培企业形成稳定的秸秆供应合作;三是创新作业方式,积极引进推广带状旋耕施肥播种机、防缠绕播种机,解决了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地作业中通过性差和开沟壅塞的问题,排除了农作物秸秆还田后下茬作物的播种难题。
  “对于‘三夏’中秸秆无法捡拾利用的区域,我们要求参加小麦收获的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否则限制进地作业;对需要秸秆捡拾利用的区域,统一组织,合理调配秸秆捡拾打捆机,做到随收即捡、及时回收,确保全利用、‘零焚烧’。”张建强说。
  链接秸秆利用补贴政策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为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国家陆续出台相关补贴政策。
  1、秸秆农机补贴
  农民或者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等)购买秸秆相关农机和设备,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市级或者县级政府再额外补贴30~50%。
  2、秸秆三贮一化利用补助
  农民或者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等)将秸秆进行青贮、半干青贮、微贮、氨化,可以享受补贴。
  3、秸秆综合利用能源化补助
  从事生物质燃油、乙醇、秸秆固体燃料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等,可以申报此类补助。
  4、秸秆粉碎还田补助
  推广机械深耕精细化还田、秸秆快速腐熟、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支持开展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还田作业。
  5、收储中心建设补助
  以乡镇、村、企业或经纪人为主体,建设秸秆收储站点等,可申报此类补助。
  6、其他
  秸秆多糖、秸秆淀粉、造纸、板材等,也都可以申报项目,获得补贴资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