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佛坪打造产业品牌巩固脱贫成果
本报讯(通讯员 赵志刚 崔万军)佛坪县大力发展“一旅二养三药”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品牌,巩固脱贫成果。近年来,全县累计培育市级及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等40个,7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佛坪山茱萸”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佛坪土蜂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仅香菇一项至少年可助农增收5000多万元。
立足资源优势,该县以“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N”模式,开辟多元增收新路径,绿特产业蓬勃发展,山茱萸发展到10万多亩,年新发展天麻、猪苓60万平方米,累计留存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种植苍术、白芨、黄精等适生中药材5000多亩,发展魔芋6500亩,年养殖中蜂2.2万箱、土鸡13万只,发展冷水鱼养殖水面450余亩,建设袋料食用菌产业村21个,年发展袋料食用菌600多万袋,产鲜菇、干菇700余吨。
该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规范建成陈家坝袋料香菇、秦地南冷水鱼、石墩河天麻种植标准化中药材、龙草坪渔业、兆龙猕猴桃等近10个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山茱萸规范化药源基地5万亩,每年新发展天麻、猪苓等适生中药材0.8万亩,发展食用菌产业基地23个,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8.4万平方米,年发展袋料食用菌600多万袋,建成生态黑猪、林麝、野猪、果子狸等5个特种养殖基地。
同时,该县狠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培育农产品品牌,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百强社和示范社14个、示范家庭农场16个,为产业发展树立“样板”,板栗、香菇等7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注册商标15个,品牌效应凸显。去年,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3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大关,今年一季度达3110元。
立足资源优势,该县以“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N”模式,开辟多元增收新路径,绿特产业蓬勃发展,山茱萸发展到10万多亩,年新发展天麻、猪苓60万平方米,累计留存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种植苍术、白芨、黄精等适生中药材5000多亩,发展魔芋6500亩,年养殖中蜂2.2万箱、土鸡13万只,发展冷水鱼养殖水面450余亩,建设袋料食用菌产业村21个,年发展袋料食用菌600多万袋,产鲜菇、干菇700余吨。
该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规范建成陈家坝袋料香菇、秦地南冷水鱼、石墩河天麻种植标准化中药材、龙草坪渔业、兆龙猕猴桃等近10个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山茱萸规范化药源基地5万亩,每年新发展天麻、猪苓等适生中药材0.8万亩,发展食用菌产业基地23个,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8.4万平方米,年发展袋料食用菌600多万袋,建成生态黑猪、林麝、野猪、果子狸等5个特种养殖基地。
同时,该县狠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培育农产品品牌,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百强社和示范社14个、示范家庭农场16个,为产业发展树立“样板”,板栗、香菇等7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注册商标15个,品牌效应凸显。去年,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3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大关,今年一季度达31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