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组建残疾人专业合作社是我的心愿”


徐标 姚骏骊 文/图
商南县湘河镇是一处“鸡鸣听三省”的秀美之地,秦岭在这里蜿蜒,丹江在此流淌,陕豫鄂文化在这里交织。山大、沟深、路远,是这里的基本情况。
就在这样的闭塞地带,有一位残疾人叫方毅,历尽艰辛、几经摔打、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双手在中药材销售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多灾多难 儿子患病
方毅是湘河镇湘河社区柳树沟人,家中四口人,父母亲在家务农,儿子在湘河镇中心小学上学。方毅患有先天性神经性下肢严重肌肉萎缩症,走路腿脚不便。因为患病,他只读到小学三年级。13岁那年,家里人带他到西安、湖北等大医院看病,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疾病无法治愈。
14岁那年,方毅被人介绍到西安打工,一个月只有300元。半个月后,老板嫌他年龄小,只给了100元。他暗暗发誓:这辈子就算拄棍子要饭,也不再给别人打工。于是,他回到家乡,开始学摩托车修理。
16岁那年,方毅的父母拿出家里仅有的1.8万元,让他在红雨粮站租了两间门面房,开了一家五金杂货店。23岁时,家里托人给方毅介绍对象,后来组成家庭,生下儿子方健。在孩子满月的时候,家人发现孩子的眼睛有问题,到医院一查,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孩子先是在河南做了白内障手术,后来又在西安换了人工晶体,家里把能周转的钱花得一干二净。
生意失败 妻子出走
后来,看到邻居在晒中药材黄姜,方毅便动了做黄姜生意的念头。一开始,他承包土地挖黄姜,可是挖黄姜不挣钱,他就贩卖黄姜。从农户家里收购黄姜,再卖给附近的皂素厂。有一次,他收购了9000公斤的黄姜,却被狠心的老板扣了3500公斤,亏得一塌糊涂。
由于无钱继续做黄姜生意,不服输的方毅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又向朋友借了几万元,开始联系老板上门收购,他的黄姜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后来,有位老板问方毅:“你为何不试着往厂里拉黄姜?在家门口永远也挣不到钱。”听了这话,方毅就开始试着往厂里送药材。
刚开始,一车黄姜能赚3000元,方毅很高兴。黄姜的生意越做越大,从开始十几吨的小车拉,后来改成半挂车运。最初,拉一车黄姜付一次钱,时间一久,老板说厂里没钱先欠着。后来,方毅送的十几车黄姜一分钱也没拿到,不但把他挣的钱全赔了,还欠了农民一屁股债。加之信用社的贷款,方毅陷入困境。方毅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人偷偷地离家出走了。
走出困境 天地宽阔
生意上的接连受挫,妻子的离家出走,让方毅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他用身上仅有的10元买了一碗饺子,吃完就一个人去了水库。当他一只脚伸进水里的时候,冰冷的河水一下子把他激灵醒了。一想到年迈的父母和可怜的孩子,如果抛下他们,他们以后可怎么办?回到家中,方毅整整五天不吃不喝,一个人望着天花板发呆。
就在方毅迷茫无助的时候,朋友罗成亮来看他,希望他振作起来,“没钱不要紧,只要你有好生意,我们可以合伙。”从此,罗成亮带着方毅开着三轮车一起去收黄姜。刚开始一天还能挣个100多元,勉强度日。后来方毅想,那么多的账指望这点钱,猴年马月才能还上?后来,罗成亮再叫他,方毅就不去了。罗成亮说:“这样吧,我给你1万元,如果赚了,说明你还有点能耐,那你就继续做你的生意。”
天无绝人之路。那年冬天黄姜开始涨价,从原来的1900元一吨涨到2600元,不久又涨到3000元。方毅的母亲看到了希望,就和老伴一起下来帮忙,顺便照顾孙子上学。有年腊月三十,方毅一个人还在外边拉黄姜。当过年的鞭炮声响起,这位汉子的辛酸苦楚霎时涌上心头。
几经磨难,方毅在湘河镇扎下了根,中药材生意也越做越大。多年来,柳树沟村村主任王景云想尽一切办法支持方毅的中药材收购。2014年,方毅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从政策、资金、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帮扶和激励。政府帮他购买了一辆小货车,走村串巷收购中药材和农副产品,生意慢慢有了好转。方毅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外债,还在政府的扶持下买了一套房子。2018年,方毅被商南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标兵”。今年4月29日,方毅被商洛市委文明办授予“商洛好人”称号。
方毅说:“办一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最大的心愿。让更多的残疾人入股,带动更多和我一样的残疾人创业致富,是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