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旱腰带”变“金腰带”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本报通讯员 唐晓晗 记者 王志杰
三原县北部旱腰带地区西起嵯峨山,东至徐木塬,俗称“四十里塬坡”,涉及8个镇(中心)54个行政村12.67万人。旱腰带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592户4292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2.47%,已脱贫935户3023人,占全县已脱贫人口的42.35%;未脱贫657户1269人,占全县未脱贫人口的42.74%。
今年以来,该县始终把退出贫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措施,围绕“六项服务机制”的贯彻落实,建立“四支队伍”常态化入户走访机制,动态掌握贫困群众医疗保障、产业发展、就业落实等情况,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达标脱贫。特别是把旱腰带地区退出户、一人户和因残、因病、缺劳力户作为重点,以促进增收、志智双扶、村容户貌提升为切入点,集中力量、靶向攻坚,确保计划脱贫户高质量脱贫。结合撤村并村和县级部门机构改革情况,对全县141个行政村包村帮扶单位进行了调整,将有资源、有项目、有实力的单位向旱腰带地区倾斜,全力推进旱腰带地区脱贫退出工作。
截至目前,该县今年拟退出287户均实现医疗、教育政策全保障,安全饮水提升已完成工程前期准备,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全面开工,19户已建成主体,9月底将全部实现入住。
在抓产业就业增收方面,该县全力推动以苹果、奶山羊、蔬菜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以时令水果、酿酒葡萄、苗木花卉、畜禽养殖等产业为基础的“3+X”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精心培育了天齐现代农业、臻泰苗木、星火奶山羊等特色产业20余个,直接带动帮扶贫困户1806户4600余人。聚焦旱腰带地区果业经济、奶山羊养殖、苗木花卉三大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带,制定出台了《三原县旱腰带葡萄产业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三原县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托投资2.5亿元的天齐酒庄项目,全县计划发展酿酒葡萄2万亩、鲜食葡萄3万亩,初步形成种植与加工并重的葡萄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三原县发展苗木花卉3.5万亩、花椒1.5万亩、奶山羊7.1万只、葡萄7200亩。充分利用县域企业众多优势,拓宽企业、公益性专岗特岗设置、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带动等就业渠道,推动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全县已建成扶贫基地9家、社区工厂7家。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4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3人,完成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65人,新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28个,认定社区工厂1家。完成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90人,创业培训6人。
抓基础设施提升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该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亿元,先后实施了通村路、农村安全饮水、农网改造、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实现了通村公路、电力入户全覆盖,安全饮水、居住条件全面改善。特别是重点支持旱腰带地区强弱项、补短板,完成了39条62.7公里道路通畅工程,实施了4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提升了40多个农网项目,600多户安全住房得到保障,惠及了旱腰带地区12万名群众。
目前,投资2529万元的44.5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已完成33公里,5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投资3096.29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投资1956万元实施33条55.9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工程,工程前期准备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