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留坝:环境整治扮亮乡村“颜值”
  本报讯(记者 姚远)房前屋后三季有花,公路沿线四季常绿,乡间村道曲径通幽,农家小院精美舒适,篱笆菜园新鲜纯净……走进留坝任何一个村庄,清新、怡人的乡村美景犹如一幅绚丽的山水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办公室印发简报,专题介绍留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这荣誉的背后,是留坝县委县政府的艰难抉择。
  20世纪80年代,留坝曾靠砍木头、卖石头(开矿)创造过人均存款全省第一的辉煌。但很短时间,山被挖烂了、河水搅浑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持续恶化。
  2001年起,留坝坚守“生态立县”生命线,否决了一大批只贡献GDP的重大资源开发性项目,体现了“宁愿不要GDP,也要守住这片青山绿水”的责任和担当。实践证明,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只会收获恶果,青山绿水才是最珍贵的生存资源,也是最宝贵的发展优势。
  从2012年起,留坝县连续7年投入4.6亿元,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森林覆盖率上升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留坝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首批天然氧吧,全国首批13家之一、西北五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殊荣。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留坝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来抓,3年累计实施项目965个,把全县75个村分成17个中心村、29个重点村、29个普通村,分别按照景区、景观节点、全面整治提升的标准分类规划,精准施策。农村、农业、农民工作步入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轨道。
  “人无厕所、猪无圈,提着裤子满河坝蹿”。这是留坝县留侯镇营盘村、闸口石村曾经“脏乱差”的真实写照。通过环境整治,这两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普遍都开办起了农家乐,靠吃“旅游饭”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从2016年8月开始,留坝县依托村党支部创新建立集体合作社“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简称扶贫社),并在全县75个村全覆盖。目前,全县73个扶贫社组建卫生服务队等各类公益性服务队253个。新的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也使乡村人居环境管理走上了制度化。
  江口镇梭罗村需要占用张建辉、孙建辉、胡德华三家的土地,三家人因为土地边界和占地问题,村上一直没有做通工作。村扶贫社针对三家入户道路问题把“院坝说事会”开到了他们的院子里。在全村老少的说服教育之下,三家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并当场同意配合村里工作。
  留坝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各村通过“院坝说事会”,组织村民讨论村规民约,力求简单易懂、便于操作,有约束力,实现了群众的环境群众整治、村上的工程村民参与、大家的家园大家共建的目标。
  到2019年底,留坝县预计新建、改建无害化厕所5000个,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让垃圾分类成为群众生活新风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