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走进美丽杨凌 畅谈乡村文化
■邢军
踏上杨凌这片热土,微风拂面,初夏细雨里温润清新的空气。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楼房,一条条宽广整洁的公路,一排排碧绿葱茏的树木展现眼前。我不禁感慨:杨凌不愧被称作宜居城市。
走进示范村王上村,好像走进了一个别墅群,村子墙上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农民生活富裕”的标语体现了杨凌示范区充分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积极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正在以农业为引领迈开改革的步伐,为实现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农村是中国的根、中国的魂,真正的中国在乡村。《陕西农村报》自1953年创刊以来,历经66年的风雨岁月,见证并记录了农村的发展变迁,为广大农民朋友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陕西农村报》文艺副刊为广大的乡村文艺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创作的平台。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这些具有乡村情结的创作者,将用乡村文艺、乡土情结,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描绘改革路上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唱响乡村发展中动听的赞歌。
(作者系宝鸡市住建局金台房管所党支部书记)
踏上杨凌这片热土,微风拂面,初夏细雨里温润清新的空气。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楼房,一条条宽广整洁的公路,一排排碧绿葱茏的树木展现眼前。我不禁感慨:杨凌不愧被称作宜居城市。
走进示范村王上村,好像走进了一个别墅群,村子墙上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农民生活富裕”的标语体现了杨凌示范区充分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积极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正在以农业为引领迈开改革的步伐,为实现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农村是中国的根、中国的魂,真正的中国在乡村。《陕西农村报》自1953年创刊以来,历经66年的风雨岁月,见证并记录了农村的发展变迁,为广大农民朋友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陕西农村报》文艺副刊为广大的乡村文艺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创作的平台。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这些具有乡村情结的创作者,将用乡村文艺、乡土情结,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描绘改革路上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唱响乡村发展中动听的赞歌。
(作者系宝鸡市住建局金台房管所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