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阅读心语
热爱阅读
  张峰青

  有次见到一位老书法家的中堂上挂了一副对联,内容是“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无从知晓对联是否为老人家自己撰写,且看对联内容,意蕴还是较为丰富。将读书比作耕田,勤勉自持,自得其乐。我经常能见到一些人家的门楼上题有“耕读传家”的字样。事实上,对联也好,门额也罢,都强调一个意思:凭读书养性,以勤劳兴家。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是做成事的先决条件。在许多人看来,做任何事坚持热爱,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能成功。读书也不例外。自古有许多褒扬读书的事例,诸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焚膏继晷等,都有勤苦的精神作支撑。
  “明初三杰”之一的宋濂就是一位热爱读书的典范。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介绍自己读书所遇到的困难:无书和无师。但他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认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生活清苦。他克服了生活中种种困难,发奋读书,最终成为文学大家,被后世尊为“宋学士”。由此可见,以读书为乐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让精神富有的首选。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爱读书,但能阅读的书本有限。同学张康有一本《好兵帅克》,课余时间,他经常拿出来看,许多同学围在他身边。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书中的插图,画的是帅克这位老兵形象,长着一个光滑的脑袋,布满斑点的酒糟鼻子,一副很有喜感的模样。书中描写了帅克和上司发生的啼笑皆非的故事,具有讽刺意味,非常吸引人。
  为了能阅读《好兵帅克》,我替张康做了一个星期值日,获得看书的优待。拿到书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很短时间就读完了。在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就是帅克,他那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世俗背离的乖张言行,让我忍俊不禁,钦佩不已。后来,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都能积极面对,我想这与我阅读这本书有关。
  另外一本书,让我难以忘怀,是因为它是属于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我从伯母的针线笸箩里找来的。这本书被伯母用来存放鞋样。在我的一再请求下,用两本旧课本换来了。这本书的名字非常好听,令人神往,书名叫《南风》,我理解为向南吹的风,或者是来自南方的风。而书中的内容并不是纯粹写风,而是一本外国小说。为了看懂小说,我专门将书中人物的名字列成图表,同时也刻意地去熟记每个人物的名字。因为外国人的名字较长,非常难记,但我却乐此不疲,希望能一直牢记他们的名字。可事实是《南风》中的人物名字,直到读完书,我都没记全一个,只知道外国人的名字不是带一个“斯”,就是带一个“夫”。这是我对外国小说的最初印象。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总喜欢到书店买书,大部分书都读完了,但也有一部分书,可能与兴趣相远,就是读不下去,只能随手放在一边。更有好些书,是借给同学或者同事,有的归还了,有的不知所踪。有一本《三国演义》被亲戚的孩子借去了,本想还不回来就算了。谁知,书还回来的时候,封面到扉页全都粘满透明的胶带,而且粘贴得十分工整,足见那是位爱护书籍的孩子。
  单位的图书室也有许多书籍,闲时借来一阅。在读《活着》时,我多次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在读《白鹿原》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儒士;读《大禹河》的时候,我了解了民国十八年虢县的饥荒和瘟疫是怎样的一种惨烈景象;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卡西莫多外表奇丑,但心灵纯美的性格特点……
  回想工作二十多年,自己一直和书本为伴。在阅读中,增长知识,让生活充实;在书本中,汲取营养,让精神富有。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