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小银行”照亮脱贫致富路
——澄城县扶贫互助协会破解资金难题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王赢 通讯员 魏天明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东北部,占地面积112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60个行政村14个社区,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1.4万,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澄城县扶贫互助协会破解群众发展资金难题,开启扶贫互助协会助推脱贫攻坚新篇章,全县共建立105个互助协会,实现贫困村互助协会全覆盖。互助资金总规模7095.548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78亿元。
  扶贫互助协会为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提供了快捷、便利的融资渠道,及时提供产业资金支持,深受群众欢迎,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脱贫致富路上的“加油站”,农民身边的“小银行”。2018年互助资金“澄城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学习。
  澄城县扶贫互助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互助协会成立时,一般农户需缴1000元基准金;贫困户互助金分两年缴纳,第一年缴纳互助金500元,第二年缴纳500元;低保和五保贫困户第一年最少缴纳互助金200元,以后每年至少缴纳200元,直至缴够基准互助金,真正发挥互助资金项目扶贫济困的功能。协会明确要求农户入会率须达到60%以上,贫困户入会达80%。互助协会的成立,凝聚了人心,达成了共识,汇聚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据了解,该县互助协会入会农户达10214户,其中贫困户4875户,互助协会从筹备到成立,会员全程参与率达100%,尤其是协会的运行管理直接由会员自己负责,真正体现了自身意志,会员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发展能力显明增强。
  贫困户由于大多数底子薄、基础差、缺资金,发展产业举步维艰。扶贫互助协会鲜明的扶贫指向,不仅做到互通有无、互帮互扶,而且随到随办,灵活方便,并且起到“雪中送炭”的效应。
  冯原镇吉安城村村民杨德俊早年因下矿落下残疾,家有8口人,以前每到春天,买种子化肥时手头很紧,不得已去银行贷款。自从村上成立互助协会,像杨德俊这样的贫困户只需缴纳200元成为会员,便可向互助协会申请借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申请当天就能拿到钱,到年底结算时归还。经过几年积累,杨德俊发展起来的15亩苹果园中已有5亩挂果,去年他一家顺利脱贫。通过互助协会多轮次的资金扶持,像杨德俊这样的600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据统计,全县扶贫互助协会从2015年的27个增加到现在的105个,会员借款额度从3000元增加到2万元,互助资金总额从943万元增加到7095.548万元,发放借款从3775万元增加到1.78亿元。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