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访谈
好产业里走出好产品
——访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生前

  本报记者 鱼玉军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榆林市重点打造山地苹果、蔬菜、马铃薯、羊子四个百亿级产业,做优做强红枣、小杂粮、核桃、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为榆林建设陕西现代农业的先行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那么榆林市的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如何?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生前。
  记者:在品牌建设方面,榆林市做了哪些工作?
  董生前:去年榆林市出台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政策,投入了1000万元品牌建设资金,奠定了品牌建设基础。我们编制了优质农产品目录,490多家的2000多款产品入选。在原有榆林豆腐、横山羊肉、清涧粉条等“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的基础上,榆林市在北京举行了“榆林尚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仪式,成为全省首家整体设计农产品品牌的地级市。榆林马铃薯和山地苹果成为原国家工商总局和原农业部地标“双认证”产品,并被推荐申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靖源康、绥德范等县区级区域公用品牌也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在农产品品牌推广宣传方面,榆林市有何举措?
  董生前:榆林市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按照线上线下营销模式,采取立体互动的原则,开办优质农产品公众号,制作优质农产品品牌宣传片和《舌尖上的榆林》美食纪录片,宣传榆林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在高速沿线及市内投放51块榆林山地苹果、榆林马铃薯等内容的广告牌。米脂小米入选了国家品牌计划,在央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宣传。
  记者:在农产品营销方面,榆林市有何创新?
  董生前:榆林市坚持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服务配套的原则,打造“电商+店商”融合的营销体系,建起了榆林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和榆林农产品网上交易中心。在北京、上海、西安、榆林开设了4家优质农产品形象店和5家山地苹果形象店,实现“平台下单,店内发货”。
  同时,榆林市创新展销方式,以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为主题,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5场推介活动。以品牌宣传、市场开拓为主题,在厦门、长沙、沈阳等地参加了20场推介活动。以庆祝丰收、宣传产品为主题,参加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杨凌分会场活动,市内举办庆祝活动12场。“榆”字牌农产品遍布大江南北,累计举办、参加活动40场次,有300多家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签约项目33个,签约金额3.5亿元。
  此外,榆林市成立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吸收80家会员单位,成为推动榆林农产品经销的新生力量。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