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在南雄,看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贺小巍 文/图
4月10日,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组织的“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广东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活动走进韶关南雄市,以原中央苏区县南雄作为观察广东乡村振兴的窗口,总结广东乡村振兴工作可复制经验,在全国各地宣传推广。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秘书长魏小兵率30余家全国各地的党委机关农村报、杂志和期刊媒体参加了采访活动。
当天,采访团先后走进南雄市梅关古道、珠玑镇灵潭村、古市镇丰源村、南雄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雄州公园等地,实地探访南雄乡村振兴的秘诀。
梅关古道是“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和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近年来,南雄总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加大了对古驿道的保护和修护力度,通过盘活和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
省定相对贫困村珠玑镇灵潭村,构建了“租金+薪金+股金”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发展路子。该村去年村集体收入61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6元,两项较2015年各增长40倍和124%,并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古市镇丰源村,是南雄的精品村,通过发挥党建引领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发展了200多亩白莲观赏采摘园、300多亩油菜花种植基地等富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
南雄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电商企业60多家。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67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销售1.81亿元,贫困户农产品上行销售额达4536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电商发展,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丰源村村民林春华说:“村子变漂亮了,村里人更加和谐了,也更有幸福感和自豪感了。”从“泥塘”村化身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灵潭村党总支书记钟治军感慨:“我们灵潭村党员干部带着群众撸起袖子干,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介绍,南雄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主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抓实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推行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的“三个在先”机制。实施“头雁”工程,成立管用有用的党群理事会,健全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采取创建好工作机制、发挥好村民作用、设计好五种风格、筹措好建设资金、实施好项目管理、使用好专项资金等“六好”工作机制。三是以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坚持以富民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四是以实现精准脱贫和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全面落实“三保障”惠民政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五是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整合、涉农资金整合,加强“三资”管理、“三变”改革。
目前,南雄市全面启动了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拆除废弃危房300多万平方米。全市68个省定贫困村的634个自然村已全部进场施工,基本完工的有426个。非省定贫困村已有80%自然村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同时,省级下达的6.5亿元专项资金,已支付92.98%。全市208个行政村全面完成了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规划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市场化实现全覆盖,党员保洁包户机制实现全覆盖,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PPP项目实现全覆盖。南雄市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工程进度、资金使用进度、建设成效等方面居全省前列。
参加此次调研采访活动的媒体纷纷表示,通过南雄这个窗口,看到了广东乡村振兴强劲动力。南雄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亮点多、经验丰富,值得在全国宣传和推广,可以为全国提供欠发达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