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跟着村集体 脱贫有底气
  本报记者 黄河
  阳春三月,柳丝吐绿。渭北乾县注泔镇的沟边、台塬上杏花争相开放,稀稀疏疏点缀在春天里。
  “今年年初,我就把5亩老园子的果树修剪完了。这块地是新栽的梨树园,有8亩,里边还育了200多株苗子。因为新园子里有些树长势不好,我挖了补栽。”中午,罗朝阳和妻子陈亚娟正在地里忙着补栽梨树苗子。
  今年45岁的罗朝阳是健全村七组的贫困户,全家四口人,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里仅靠小规模种养业维持,生活压力很大。以前,他家养殖奶山羊3只、黑猪8头、兔30只、鸽子100只,种植酥梨5亩,全家辛苦经营,日子也不见好转。
  去年4月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兴科和帮扶责任人胡立瑞,多次来到罗朝阳家,劝他加入村级合作社,依托合作社技术增收致富。当时,罗朝阳不理解,因为他不相信合作社,只相信自己的老经验。
  “后来,李书记和胡立瑞带着合作社负责人,到我家给我做思想工作,讲合作社的好政策,还邀请乳业公司田总给我讲解奶山羊发展前景。我看到有利可图、能挣钱,就加入了合作社。”罗朝阳说。
  在李兴科的建议下,罗朝阳将8头黑猪、30只兔、100只鸽子全部变卖,又在长安银行申请扶贫贷款2万元,按照优利士乳业公司标准对羊舍进行了拓宽改造,这期间妻子又承包种植酥梨8亩。
  经过一年的辛勤付出,罗朝阳养殖奶山羊22只,产奶羊14只,日产奶70多斤,每天纯收入280元。酥梨提质增效8亩,收入2.5万元。加入合作社后,罗朝阳依靠养羊、种植酥梨确实挣了钱,现在村里村外的人都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国家扶贫政策就是好,驻村工作队给咱把心操到了!咱就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妻子陈亚娟笑着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